您目前的位置:阳光校园-贵州>校长寄语-贵州>正文

校园概况

生活化素材案例应用(综实)

发表时间:2011-05-06阅读次数:390
生活化素材案例应用
学校:青岛太平路小学
学科
综合实践
年级
四年级
教师姓名
夏青
教材版本
 
课题
地震与自救
知识点分析
1.简单了解地震的形成;了解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知道遇到地震我们应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2.通过模拟自救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在了解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心教育;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素材创编意义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0公里。此次地震,使日本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随之而来的核辐射也使得事件进一步升级,因此产生了对地震知识以及地震防护知识的了解需求。
素材描述
第一阶段:课题开题——《地震与自救》
第二阶段:阶段展示——《地震知识展览》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地震自救活动演习》
第四阶段:感悟反思——《地震警示录》
素材应用
第一阶段:地震与自救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日本地震伴海啸视频
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是地震与应对。
二、了解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断裂和移动而造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希望同学们不要恐慌。
课件播放:地震的形成
三、地震的危害
你认为地震有哪些危害?
第二阶段:地震知识展览
一、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让同学们汇报,你了解到的地震前的预兆,更好的避免灾难的发生。
二、通过汇报,教师总结:
1.地震异常的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2.以地下水异常和生物异常这两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现象
如:(1)地下水异常包括哪些现象,并课件出示人们总结的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2)生物异常 
主要让同学们了解动物反常的情形,通过人们总结的顺口溜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第三阶段:地震自救活动演习
一、亲身体验,学习逃生方法。
每一个学习小组派一个学生出来参与。假如在这个课堂上忽然发生地震,你会选择什么地方躲避?
并采取各种评价方式:本组同学评价、其他小组同学评价和请本小组的学生评价本小组代表的躲避方法是否合理。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参与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总结出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在室内的逃生办法。
二、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课前调查表中的不同环境下,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三、结合汶川地震中被埋压学生的逃生经验,学习逃生方法。
    教师适时补充汶川地震中被埋人员表现勇敢的事例,感染通讯,让他们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第四阶段:地震警示录
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地震与自救的知识,将安全意识牢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