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我们把活动分为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开题——《我最喜欢的海鲜》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海鲜知识全接触》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走进海鲜食府》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海鲜DIY》
第五阶段:感悟与行动——《鱼儿的诉说》
第一步:接触课题
搜集、整理资料。以“我最喜欢的海鲜”为主题,通过读书、阅报、上网、访问等形式,调查我们饭桌上常吃的海鲜种类及名称。
第二步:举行开题课
一、情景导入
师:“民以食为天”。说到吃,大家一定
都津津乐道。同学们平时最喜欢吃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言。)
师: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人们的饮
食习惯也各不相同。沿海城市最有特色的
是……?(海鲜)这次活动就让我们一起
品尝鲜美的海鲜宴!
创设情境,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海鲜超市
1. 课件展示图片,大家见过、吃过这些海鲜吗?
2. 你们还知道饭桌上还有哪些海鲜?你最喜欢的海鲜是什么?为什么?
3. 小组间互相交流信息、资料,而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4. 给你喜欢的海鲜分分类。
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以及从多种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表达、展示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此环节中学生对海鲜的分类会有不同标准,这里强调的是分类的过程,只要学生能确定自己的分类标准就可以。
三、小组合作,制定研究方案
(1)选题
师:刚刚大家看到的只是新鲜的海鲜,要想了解这些海鲜,咱们就得走进食府品尝海鲜。说到吃海鲜,同学们对其有何了解?(学生相互交流。)
师:饭桌上的海鲜菜品食独具特色的,同学们想从哪几方面去对其进行了解呢?
(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交流,自主选定研究主题。)
(2)选组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这四类研究主题中选择想研究的主题,成立新的课题研究小组,即:“营养价值组”、“特色菜组”、“礼仪小组”和“科学食用小组” 在自愿组成小组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学生成了“抢手货”,有的学生成了“弃儿”,有的刚过了半天就改变主意重新组合。这是学生交往合作中的很正常的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教师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合作;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受欢迎,大家不愿和他交往合作;怎样做才能受别人欢迎;在和别人交往合作中有哪些技巧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一个个研究小组组成了。组成小组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作一点指导,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觉到自身在交往合作中的不足,此时,教师的教育往往会事半功倍。
3、制定活动方案,以保障日后调查工作的有序性。
教师提出本阶段活动的要求:
(1) 各小组选出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并及时对活动的开展做好记录。
(2)确定要聘请的指导教师。
(3)制定好活动方案。
4、各小组交流制定的活动方案。
孩子们在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后将自己的研究方案呈现了出来。特色菜研究小组在制定的调查内容中写的是:研究山东海鲜的不同做法。我提醒他们:是不是只有咱们山东的饭桌上有海鲜呢?那么其他地区省市的海鲜又有哪些特色的做法呢?最后,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小组重新制定了方案,将研究范围扩大了。
营养价值小组在研究方法的设计中注明上网及查阅参考文献来查找资料,礼仪小组的曲韵珈马上提出她的妈妈在海洋研究所工作,可以帮助他们提供实地采访,营养价值小组的同学听了非常高兴,接着将他们的小组计划进行了调整,还聘请曲韵珈为他们小组的荣誉组员,邀请她在进行自己的研究空暇时一起参与到他们的研究中来。
孩子们终于拿出了一份稚嫩但饱含热情的开题报告。这一过程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和借鉴是多么重要,它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