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太平路小学 辛兆亮
在暑假里的教师读书活动中,我利用这段时间,认真拜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看完之后,首先是让我了解到李吉林老师是我们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教育家。其次本书浓缩了李老师二十多年的宝贵教育经验。书中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三个方面再现了李老师的教育人生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我,感慨颇深。
李老师的这本《情境教育的诗篇》一书,阐述了许多教学理论,而且选用了许多成功情境教学的范例,在平日的教学方面我可以直接借鉴运用。书中所提到的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和推理情境,我觉得对我的平日教学的用途很大。以上这五点我觉得在平日教学中能起到以下作用。
一、实体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实体情境即以物体原型为主的情境。让学生们亲眼所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以实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易于感受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认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二、模拟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模拟情境是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模拟情境主要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一定的手段进行复现,能形象的反映事物的特点,以满足教学实际需要。如教学中的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等使学生们可以通过眼前的形象和实际感受,联系已积累的经验,展开联想与想象。例如在体育教学立定跳远中,让学生们模仿小青蛙落荷叶,以解决学生们在落地时脚要轻的教学难点。又如模仿甩起小马鞭动作,帮助学生们掌握投垒球的鞭打动作。利用学生们平日积累的有关森林、小河、田野等为背景,在体育游戏中加以运用,做到情景交融,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参与兴趣,能更好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
三、语言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情境即运用语言表述的情境。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语言描绘与其他直观手段结合运用,把学生带入待定情境。而语表情境,则是单纯用语言描述某一情境,通过语言的意义、声音、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学生的情绪,对一些无法展现实体情境,通过语表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李老师在书中提到了《月光曲》是一个优美的传说。诗一般的情境,非图画能表达尽致,用语言描绘情境变成了主要手段。同样在体育课的抢运物资的游戏中,用语言描述情况的紧急性和危险性,让学生了解具体的现场情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
四、想象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想象情境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活动,在已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它虽不像实体情境那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但他的意象却比实体情境更广远,更富有感情色彩。李老师举了《我是一颗蒲公英》,“蒲公英的种子飞走了,飞向蓝天,你抬头往上看,看见了什么,低头往下看,看到什么?你飞呀飞呀,你来到什么地方,决定在哪生根发芽?”于是学生望着蒲公英的种子向远方飞走,望着望着,许多形象浮现在眼前,伴伴随着情绪和教师语言描述的方向性,学生进入了想象性情境。通过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想象情境在教学中对学生们的启发性是多么大。
五、推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书中李老师提到的《刻舟求剑》一文中要学生说出用“刻舟”的办法“求剑”能不能求到。于是学生凭借眼前的形象进行分析推理。剑从某处落入水中,已不能随船前行,船不断行进,离剑愈来愈远,到了对岸,与剑距离更远。得出剑是捞不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分析这个人错在哪?从而认识到错就错在用不变的静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没有看到事物本身是在发展变化的。通过以上阅读我觉得推理情境能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去深入的认识事物本质。
总之,读完李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之后,我觉得情境教学对我平日教学作用很大,今后我会在此方面努力学习与研究,并将此应用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