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学校首页-天山>学生频道--天山>正文

校园概况

美术课优秀说课

发表时间:2011-10-20阅读次数:329
《色彩的色相》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美术第九册第十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通过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呈现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理解色彩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色彩其实是不陌生的,在小学阶段接触过农民画、剪纸(百变团花、多彩拉花)艺术领域的课程,尤其是在色彩上更是认为其俗气、过于艳丽,本节课就是想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发现色相的特点,表达感受,并进行色彩创造。
 
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了解色彩中的色相知识。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
 
能力目标
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色彩的美,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探究欲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法难点
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
1、过程启发式:使用多媒体手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不同方面的信息和教师的提问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分析、对比、思考、实践。
2、直观对比法:唯有美术教育才能胜任“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
图片信息能引导学生直观的了解色彩特点,更直观的找出色彩搭配上的差异,做出审美判断。
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课按照“情境激趣”、“赏析体验”、“对比探究”、“练习感悟”、“评价拓展”五个环节设计。
一、情境激趣
不论学生的年纪大小,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创设了一个参观展览馆的情境,并设置一个疑问,展览厅的主题是什么?接着学生可以根据课件中提供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品,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点击,听课件中讲解员介绍其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主题,导入新课
二、“赏析体验”
伴随刚刚形成的印象,回忆了解,相互之间说一说,并分分类?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感受艺术文化内涵。这些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形象都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体会艺术源于生活。)
三、“对比探究”
1、色彩的色相除了在造型上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其色彩的搭配也会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2、分组讨论,找找这些艺术品中用的最多的色彩有哪些?把出现频率最高的色彩记录在纸上。
(对色彩进行初步认识,通过学生讨论、探究、观察、发现,旨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作品色彩搭配的特点是使用名度高、纯度高的色彩,对比度强,具有浓郁的装饰性。不拘泥于固有色彩。
3、色彩的色相独特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想表达什么愿望,想述说劳动人民什么样的情感?
通过艺术品的用途,来源进行分析其文化内涵。都有美好的寓意,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尤其是在逢年过节,办喜事的时候更是选用热烈的色彩,创造出喜庆的氛围。体现艺术质朴、率真的特点。这些散发着乡土味、生活味,蕴藏着一个民族对美、对幸福的向往的纯朴、自然之作,具有震撼人心的美。
四、“练习感悟”:
学生创作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拓展
学生之间互相展示自己的艺术品,并进行交换,说一说交换的理由。(体验成功的喜悦,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评价作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