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于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可以展示磨课研究的机会,也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作为太平数学团队中的一员,和王茜老师又同在六年级,下面谈谈我们在打造这节课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收获。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把书112—113页复习到的转化,数形结合,类推这3个版块融合在一起的一节整理复习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回顾整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价值。
1.此课背景
我们知道,这个课题既不是一节简单的新授课,也不是我们驾轻就熟的对一单元或某一部分知识的整理复习课。刚备课时我们感到很迷茫,要想在一节课中贯穿3种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甚至想到过放弃。但是,我们更知道,小学数学教学任务除了教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思维和方法的重任,所以我们把压力变为积极探究的动力,磨课过程中做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教研组结合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的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进行了数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研究,一次次的反思评课,一次次的推翻更新,终于从伊始的无从下手到现在的水落石出,整个“磨课”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王老师良好地自身素养和辛勤付出的努力,在这精彩案例的背后凝聚着的是于老师和我们太平全体数学老师集体智慧,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于老师百忙之中的数次亲临指导让我们茅塞顿开,领导的关爱也令我们在这寒冷的冬日,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2.磨课的过程:
(1) 初备时遇到的问题:
接到任务的第二天王茜老师就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查阅了各个版本的数学教材,但是其他版本的教材中并没有提及到数学思想方法,最初的想法是一节课只讲转化这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将这部分知识讲透。接着我们利用大教研组活动时间,集体讨论。老师们集思广益,提出了3种不同的方案。一种是和王老师的想法一致,只讲其中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一种是把这节课当成是整理复习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一节课,只帮助学生回顾整理出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三种是前面先分别上转化,数形结合,类推三节课,这节课作为第四节总结三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练习课。会后,王茜老师又和于老师联系,将我们的想法进行了汇报和沟通。于老师否定了我们的三种想法,再次明确了上课意图后,王茜老师结合课例与老师们交流意见,初步对本节课进行了设计,通过1/2+1/4+1/8+1/16这道题目将转化与数形结合融在一起,并在学校进行了第一次试讲,我们全体数学老师都参与了听课。
(2) 数次试讲后的困惑:
第一次试讲后发现,课堂中的教学思路不清晰,感觉就像是把“转化”以及“数形结合”的题型进行简单的罗列,练习量过大,没有针对性,没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好处;改动后又进行第二次试讲在去掉了部分题目后,思路清晰了,但有种感觉总是在牵着学生练习,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不够,学生兴趣不高,教学目标达成度不理想。
(3)怎样能更好地把这三种数学思想方法融合在一起
经过多次探究,我们明晰了教学思路。开课时通过爱迪生计算灯泡容积的小故事,引出“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在哪些地方用到过“转化”,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所有的转化情况归成形的转化与数的转化两类,回顾了以往的经验。然后利用“转化”来解决新的问题,如:求十字架这样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转化”的好处;再通过大圆中间有两个小半圆的问题,总结出小圆直径之和等于大圆直径时的周长的规律,既是再一次感受“转化”的应用价值,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设计到了“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的题目,既是将加法转化成减法的数的转化,也是将数学算式转化成图形,从“转化”自然地过渡到“数形结合”。再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数形结合”的以往经验,初步感受“数形结合”在数学上的应用,然后通过解决图形问题以及实际问题,从不同的方面深入体会“数形结合”的好处。最后通过华罗庚的有关“数形结合”的一段话,让学生再次感受数与形的关系。
2、体会
(1)打磨中教师素养的提升
经历了整个教学设计的打磨,我们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感觉到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方面提升很大,王老师在在不断地试讲中对教学设计的完善,对课堂的调控、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整个打造的过程中,我们整个团队的智慧也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
(2)打磨中学生素养的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他们不仅是掌握了基本技能,更多地体悟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巨大的价值,拥有了数学思想方法会有效解决繁、难、杂的问题,把看似无从下手的问题,变的简单、明朗,并且在后序学习中,拥有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驰骋于数学学习领域必备的武器。
忙碌中我们分享着、收获着、快乐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这短短的12个字概括了我们太平数学教研组教学教研的方向与精髓, 相信我们能够更加奋进,朝着学习型、专业型的特色教研组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