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2-05-29阅读次数:247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太平路小学  王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的需求,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关系。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情境串说明】
本节课以“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为情境,将角的度量有机融入这一情境之中。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在情境的基础上我力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简易量角器”测量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创造出量角器并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教学重、难点】
体验量角器的形成过程,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准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第一次情境引入:
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但对想知道角的具体大小,如何测量,学生无从说出,这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感觉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1.用小角测量
谈话:具体角1比角2大多少?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学具——小角来进行测量,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测量的。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用小角测量角的优越性、可行性和操作要点,为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理解量角原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改进测量的方法
谈话:(1)简易量角器
①用小角比你觉得有哪些优点?(预设:可以知道两个角到底相差几个小角)
②在使用的过程中你觉得它有哪些不足呢?
(预设:小角是一个分散的,造成操作的不便),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能既保留小角比的优点,又能克服它操作的麻烦呢”
(预设:把小角拼起来),于是得到一个含有18个小角的半圆。
③让学生用半圆工具量角(分别是40°、120°、22°)。
(预设:角1中有四个小角;角2中含有12个小角;角3含有2个小角多一点)
设计意图:这里我根据小角比的优点(可以知道两个角到底相差多少——即定量分析)与不足(由于小角的分散造成操作的不便),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把小角拼起来”,得到一个半圆,这里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已经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让学生用半圆工具量40度、120度的角,初步把握量角要点。量22度地角,引出每个单位小角还要进一步细分,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增强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2)认识1度的角
谈话:①角3里含有两个小角多一点,到底多多少,怎么办?
(预设:每个小角还要再细分)
②将半圆工具里的小角平均分成10份,引导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量角的单位。请你找1度的角。
③我们刚才所用的小角是几度呢?
(预设:10度)
设计意图:量角的本质就是看被测量的角中包含多少个单位角,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学生中建立1度角的表象,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这一环节我将半圆工具里的小角平均分成10份,引导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量角的单位。接着在量角工具中找1度的角,并明确上面所用的小角其实就是10度。这样层层抽丝剥茧,越来越接近精确的量角工具,比较的方式方法越来越精确,同时也更加符合人们探索知识的过程。】
三、操作验证,总结公式
(1)认识量角器
谈话:①出示一个完整的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构造,并说说各部分的功能。
谈话:②在量角器上观察30°、45°、60°、90°、120°、150°、180°这些度数的角。
谈话:③自己用直尺画角再测量角的度数,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归纳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小组合作要求: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如何量角和读数的;思考量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归纳出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④汇报。
(预设:角的顶点要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0刻度线也要重合;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了,就要读外圈刻度,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就要读角的内圈刻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抓住本课的重点——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归纳出量角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抽象概括能力,又有效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认识内外圈刻度
谈话:①出示55度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样知道的?(先10度地数,再1度地数,一共有55个1度的角)
②出示125度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样知道的?这样数是不是很麻烦?
(预设:可以给它表上刻度)
③出示反向30度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样知道的?
(预设:有学生会说150度,这里教师注意引导,引出外圈刻度)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具,我设计了这样数小角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用细分后的半圆工具读数不便”引出内圈刻度,再出示反向30°的角引出外圈刻度,这样学生明确了两圈刻度的用意,就能正确地选择内、外圈读数,保证了量角和读数的准确,本课的难点也就随之突破。我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一个完整的量角器便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谈话:1读角的度数练习。(课件出示20度,55度,反向60度)
2利用课件出示一个摆放错误的量角器,让学生认读,使学生明确量角的要点,结合课件修正错误的角的摆放。
3示范量角:让一个学生上黑板量角,边量边说怎样量的。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练习,注重“由扶到放”,由“看图读数—看图纠错—总结方法”,层层递进,看为练习,实为新知与练习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所有知识点,都是基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发现自然生成的,学生“吃”得毫不费力又津津有味。】
3、课堂总结 畅谈收获
总结:通过今天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今天的收获,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同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