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角的认识练习》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2-05-29阅读次数:258
              《角的认识练习》教学设计
太平路小学   王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练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系统的认识了角,了解了平角、周角,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层次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对角的特征、类别、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点展开练习。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进一步理解角的特点。
3、能主动地运用角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境串说明】
本节课以“到宾馆旅游,观察不同时差的时钟”为主题,创设了以下几个情境,将角的认识的练习有机融入这一大情境之中。
情境一:在钟面上蕴含各种类型的角,所以以钟面为切入点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开拓学生视野,初步了解各国的时差。
情境二:根据钟面上的信息你能画出时针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要求画出时针并交流画角的方法,感受量角和画角的方法其实一样。
【教学重、难点】
运用量角器量角、画角,会正确使用量角器,辨别内圈、外圈测量角的度数
【教具准备】答题纸、量角器、一副三角板、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1.谈话:同学们,假期里有没有到外地去旅游?去过哪里?玩了一天大家要到宾馆去休息。在这个宾馆的大堂里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观察能发现图片中有多个钟面。教师追问:为什么有这么多钟面呢?
学生依据个人经验进行交流。教师顺势说明关于时差的问题。
设计意图:由于在钟面上蕴含各种类型的角,所以以钟面为切入点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开拓学生视野,初步了解各国的时差。
2.教师提问:在这些钟面上能看出时刻之外还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与上节课角的初步认识衔接。追问:什么视角?学生交流角的概念。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根据角的类别和特征介绍角。
谈话:谁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把这些角排列一下?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把五种角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两种方法均可。
课件出示“孟买”时刻,引导学生量出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的度数,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归纳量角的方法。
 
 
 
 
 
 
 

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老师了解到同学们对角的类别、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量角掌握的不错!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由介绍角的特征和量角的方法,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一)克服定式,变式练习
课件出示:小明量角的度数
 
 
 
 
 
 
 

1.谈话:同学们,小明量出了这个角的度数是60度,你们同意吗?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交流量角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分析量角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课件出示:显示巴黎时间的钟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钟面上的平角,通过:平角是一条直线吗?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比下感知平角与直线的不同之处。
课件出示:两个锐角只能组成一个钝角
 
 
 
 
 
 

谈话: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自己的想法,从而巩固角之间的关系和角的特点。
课件出示:同时缩小角的两条边角的度数也变小
 
 
 
 
 
 

学生发现问题后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明白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无论缩短还是延长都与角的度数无关。
2.课件出示:放大镜下看一个角后,原来的角的度数比放大后的小
 
 
 
 
 
 
 

教师出示放大镜,在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运用放大镜放大一个直角,让学生再直观感受,追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学生感受到角虽然被放大了,但不影响角的度数。
小结:同学们能灵活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运用了举例验证的学习方法,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感受角,在交流中升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二)串线成网,综合练习
 
 
 
 
 

1、谈话:同学们,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回到钟面上,根据钟面上的信息你能画出时针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要求画出时针并交流画角的方法,教师随机表示量角和画角的方法其实一样。
 
 
 
 
 

2、学生运用手中圆形纸片这出45度角,交流折角的方法,再进一步提升,这出135度角,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135度角必须在折出45度角和90度角的前提下折出的。
 
 
 
 
 
 

3、教师提问:大家都用三角板拼过角吧,能拼出什么角?能拼出一个120度角吗?让学生根据经验拼出120度角。学生交流拼角的方法后,教师询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汇报另外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算式来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拓展延伸,发展练习
课件出示:图
 
 
 
 
 

学生读清题意后根据角的特征进行计算,通过小组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一名学生结合图来交流自己计算的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第一个练习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第二个练习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并总结出窍门。第三个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思想。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对角的练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在平日的生活中能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