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文识字---“草”
“草”是《小河与青草》一课中的生字。观察画面认清字形后,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古文字:“屮”像刚破土萌发的两瓣叶子的嫩芽,再加一个“屮”,字形像一株两茎四叶的草。“早”表示日光洒在地上。
从字形到字义,再到字理的感悟,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识字不仅有效,还能帮助学生领悟到汉字文化呢!
2.随文识字---“明”
“明”是《月亮和云彩》一课中的生字。教学时,我故作神秘地说:“这个字很特别,分开来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去动脑的过程,也就是分析字形,了解字义的过程。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明’可以分成‘日’和‘月’。”“我知道‘日’就是太阳,‘月’就是月亮。”“如果没有太阳和月亮,世界就没有光明了,所以‘明’里面有‘日’也有‘月’”。”小朋友的发现多了不起啊,我随即在田字格中范写“明”。接着积累带有明的词语、读带有“明”的句子,起到巩固认读的目的。
低年级学生天真可爱,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既然识字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喜欢学字,感受汉字的魅力,那么就应该采取孩子喜欢的方式之一——故事识字法。
3. 随文识字---“块”
《春笋》中“块”字的故事:“块”和“快”是双胞胎,它们的名字都叫kuài,只要叫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就会跑来。我给他们重新起了名字,块,喜欢躺在地上,就叫土块。快,每天都很开心,就心快吧!
故事识字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从而了解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