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报告
我选择的角度是:学生学习策略方法的观察。
纵观课堂,袁老师通过多次试讲,多次打磨,最大的变化无疑是更好的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给予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引导,这种学习策略的渗透是多方面的,现总结如下:
一、巧用预习卡,在小组合作中学会预习。
“预习”众所周知是要学会学习的基础,但是也面临学生不愿预习,不会预习的窘境,袁老师巧妙借用预习卡,给予学生预习的抓手,预习卡的设置也既关注学习内容,又用亲切的语言提醒学习方法(例如:在自学生字中,提醒用红笔标出关键笔画等)。有了良好的预习,课堂中借助小组合作的策略,就能在同学之间,互相提问,互相提醒,在查漏补缺中学会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学的重难点“间”的读法、“佛”的写法都在同学的提醒,老师的点拨中得以落实,扎实有效。
二、五星来评价,在同位互评中学
此外,在字词学习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袁老师课上提到的: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同学写的字,写正确了得一颗星,抓住关键笔画再得一颗星,书写得美观,再得一颗星。
在这里,袁老师能够关注一个字写得对,写得好的层次,创新性的对随机展示的学生作品进行星级评价,紧接着由让同位两个也学着老师的样子,互相评价一下,效果非常好,相信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也学会了如何写对字,写好字,生字词语的教学目标得以很好的落实。
三、朗读重方法,在自由品评中感悟文本。
在文本的品悟的教学环节处理上,袁老师采用“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又很好的关注了这篇文章好词佳句多,学生的喜好各不相同的特点,省时高效,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袁老师“以学定教”,结合第一个学生谈得重点句子,梳理美读方法,并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把积累的美读方法用于实践,呈现了百花齐放的课堂,学生的灵动和活跃都给观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读写相结合,在重点段落中学会表达。
在读写结合中,袁老师关注了第四自然段的仿写,并会生字。
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写一写常见的水果——橘子。但她不是没有指导的放手让学生来写,而是通过共同学习第四自然段,总结出仔细观察、丰富的语言的习作方法,并引导学生会用比喻和拟人。切实关注了学生的语言运用,做的较好。
综上,我认为,这是一节在落实学生主体作用、关注学生语言运用上做得很成功的一节课,老师的自然亲切教态和良好的教育机智,以及学生呈现出的由不会到会,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都令我们观课老师欣喜不已。
最后提一点建议,我认为,这节课中,对文章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这个第二学段训练重点还关注不够,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机会,如果能更多关注,一定会更好。
又一年的磨课学习,又一次的思想洗礼,同样的忙碌,同样的充盈,同样因学习与实践而欣喜不已,但这一次,还有点不同,这一次,我是一个观课人。
所以在40分钟的时间里,我头脑更飞速的旋转,揣摩执教老师的策略意图,观察学生的学习点滴,记录每一点优势和不足,温习研修所学的专业知识,思考合理的改进意见,实践自己的课堂教学。
其实,如果做得好,观课人能收获的更多更多……
比如这一次,我针对自己的课堂朗读指导关注不够的老毛病,在袁老师的课上,找到了灵丹妙药——朗读与文
本感悟的结合。
在文本的品悟的教学环节处理上,袁老师采用“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又很好的关注了这篇文章好词佳句多,学生的喜好各不相同的特点,省时高效,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袁老师“以学定教”,结合第一个学生谈得重点句子,梳理美读方法,并由扶到放,引导学生把积累的美读方法用于实践,呈现了百花齐放的课堂,学生的灵动和活跃都给观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总之,磨课的过程是老师成长的过程。无论是从教学理念、备课能力、施教能力都得以提升。以前,更多时候我们把平日的理论学习束之高阁,认为其遥不可及,但是只要从磨课中亲身参与,不断思考收获,就不难发现,许多的理论学习,在实践层面也是可实施,可操作的,无疑,整个磨课过程都给予我们这样的动力,也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收获的欣喜。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此刻所学,不断实践于自己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这一次,作为观课人的我,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