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现行的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新的课程改革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与学习过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发展性评价探索的体会与收获。
一、评价内容综合化。
评价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看,评价要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除了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需要更多地从培养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实施积极的评价措施,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评价重心过程化。
记录袋,还可以运用课堂观察、评价表、园地类评价,还可以采用作业分析等方式来进行评价。
(一)成长记录袋。
设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可以详细地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使学生通过自己成长过程中具体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不仅培养和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变化,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作业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除了课堂上,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要算是作业了。作业与学生、教师天天见面,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或其它方面有一个简单的评语。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的心理特点,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作业评价的经验,那就是低年级学生的作业以图形评价为主,高年级学生的作业以文字评价为主。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作业我经常采用的评价图形有“ ”、“ ”、“ ”等。在评价学生作业认真正确时,我就用红笔画一个可爱的大拇指的卡通形象。翘起的大拇指笑容可掬,特受孩子们的欢迎——他们会为得到一个大拇指而兴奋不已。而对于高年级学生的作业则是经常在学生的作业本上除了写上一个“优”字外,我还特意再加写上“你真棒!”“你的作业写得很认真!”“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不管是谁的作业,作为教师要总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写上那么几个富有鼓励性的词语。获得此评语的学生自然是喜上眉梢,没赢得此批语的孩子则脸上现出一副羡慕的、下次作业志在必得的表情。 |
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生生等多方位的交流活动中,学生对现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理解、思维能力等都会有一个真实的自然流露,这是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最好机会,这时的评价才是最有效的,教师要抓住评价动态的变化过程及时进行有效的评价。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熊?”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根据小熊摆放的情况三个三个地数,五个五个的数,无论怎样数,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数的方法,教师都要给予积极地肯定和鼓励。再如:在教学“有几瓶饮料”时,学生在学习小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算法,如9 + 3可以用数的方法算出得数;也可以把3分成1和2,9+1+2=12;还可以把9分成2和7,7+3+2=12;…… 而此时,教师对教学信息反馈的评价,由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算法因势利导地进行评价,使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算法。
评价的动态过程影响着教学的主体、方向、方法、水平,评价只有重视了过程,才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要立足于如何促进和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要求的多样化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