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依据】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的根本。新教材也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要正确、迅速,方法要灵活恰当。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多样化的练习;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策略描述】
加强计算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使他们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法则外,还要使他们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应注意训练他们具有一定的记忆力。而这些要求都要靠日常教学来实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加强教学上好新授课,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一、注重有效的情境导入
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一些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教学从情境引入,并就此开展有效的教学,这是可取的。
二、注重有效思维的培养
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是为了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结果,老师不能引导学生寻求“低层次算法”,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他们不仅有原有认知结构作基础,还有自身的思维潜能作基础。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要舍得放手,要相信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多独立思考,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计算遇阻时,再让学生互议互启,老师尽量做问题的共同研究者参与学生的探讨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尝试所得。
三、注重有效的课堂练习
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中主要的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一定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
【典型案例】
下面是青岛版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活动一
课件出示2008年夏季奥运会奖牌统计表,以男运动员获得的10枚银牌为一个加数,分别和男运动员获得的24枚金牌、女运动员获得的27枚金牌、11枚银牌、19枚铜牌相加,算出每次相加的奖牌数,接着,用课件出示主题图玩具柜,提问:“让你买两样,你准备买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玩具小图,提问:“如果让你算算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指名学生列算式并相应板书:44+25 44+38 25+38,这些算式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今天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活动二
朱老师在教学44+25时,让学生先在心中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是怎么算的。在教学25+38时,让学生估估是几十多?有学生说50多,也有学生说60多,老师说了这么一句:“我也认为是50多,可是为什么是60多?”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去探讨交流,说一说为什么,从而让学生更清楚什么时候不该进位,什么时候该进位。
活动三
在练习时形式多样,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首先是利用小兔采蘑菇的形式对比练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接着是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培养了学生先估后算的能力,使得计算结果更为准确,而后做书中“想想做做”的第二题,并通过观察其中的一组算式,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内在联系,从而让形学生更快更准地计算其他习题,又以口算卡片的形式练习了一些混合题,还通过计算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又用所学新知统计了奥运会奖牌的获奖情况。
片段评析:
活动一中利用2008年的奥运会奖牌,既让学生对2008年奥运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又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教学新知奠定了基础,还将学生的精神调整到了最佳状态,在教学新知时,直接提问学生:“让你买两样,你准备买什么?你会列式吗?”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省去了很多与计算无关的烦琐话语。活动二中留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交流,这时才会“言之有物”,才能表达属于自己的见解,老师与学生交流时,指名了许多学生回答了不同的算法,体会了算法多样化。活动三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层次分明,难易度适合于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