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发表时间:2013-05-07阅读次数:338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知识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特点决定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特殊性。首先,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其次,数学的严密逻辑性又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所以教材在编排设计上既体现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又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循序渐进性。由此看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前提是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再现编者体现在教材内的思维过程,以此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克服只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忽视对教材研究的倾向。
    2、根据教学过程转化的动态特点,妥善处理主导与主体关系
   “教师为主导,学拿为主体:这个现代教学论观点已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同,但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学过程和方法流于形式,结果常常事与愿违,表现出与上述认同存在较大偏差。大家对主导与主体关系的理解存在着“教师只管导,学生只管学”的模糊的表面化认识,这种认识实质上是混淆了主体、主导地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两种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确定的,而教与学的矛盾中谁处于矛盾主要方面是相对的,是随着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环节而发生变化的“如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时有明确的目的和动机,是起支配、作用的,教师与教学内容这对矛盾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在了解、评价学生的反馈消息时,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中教师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然而,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与教学内容这对矛盾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以自己的习惯去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时,学生与教师这对矛盾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等。只有从教学过程动态性上去把握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泌系,才不致于混淆教学环节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3、选择教学方法应体现灵活有效的原则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每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也郁有其长处和短处。就拿最古老的讲授法来说,是简单肯定还是完全否定,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客观上讲,这种讲授法有它的长处,某些起始性知识内容的教学,采用这种方法便于组织教学且效率高。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有的教法对某一知识内容或课型可能适用,而对另一类知识内容或课型则可能效果不好。比如,教学“毫米的认识”宜观察,教学“千米的认识”宜联想,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适用操作法,而教学某些几何形体的求积问题则适用发现法……即使同一教学内容或课型,有的教法对某一些教师来说可能适用,而对另一些教师则可能效果不好。只有因人因时因地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有效地取一法之长,补一法之短,使各种教学方法得到整体优化,才能够既发挥各种教学怯的长处,又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学生认识特点的掌握水平。
    4、必须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和基本目标流程
    一方面,我们从当前各种名称的教学结构模式的比较中不难看出,实际上每一种结构都有一个基本的框架过程。概括他说,对教师而言是:引人一一展开——结束;对学生而言是:感知——理解——运用;对教材而言是:准备题——例题——练习题。另一方面,从优化教学过程的角度考虑,教师明确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北师大周王仁教授讲得好:过去数学教学过程只谈知识层次的问题,现在也要谈思维层次的问题了。认真研究一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学生已有的思维方式,二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从学生学习中的两种经验前提,我们可以推出教学中的两个主要自标:
A、 帮助学生构建新知、打好知识基础;
    B、帮助学生掌握息维方法,形成新的思维经验。
    教学活动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需把教学原则、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具体落实到一定的组织形式中。教学组织形式主要表现为:①组织结构方式,是个别的,小组的,还是班级的;②课的不同类型,如学科课、活动课等,学科教学中的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③一定的时间序列,如课时,周安排、学期、学年等。因此,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二、合理选择教学组织形式
 1、选择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原则
   (1)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我们所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应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能体现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100%的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
   (2)体现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所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重视学生的学。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顶习、听课、复习、审题、分析、计算、检查等一系列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3)体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所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要充分考虑如何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即教师深人钻研大纲和教材,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归纳,掌握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再通过渗透和迁移,在培养以思维能力力核心的数学能力的同时, 让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
2、改革"全班的"、"小组的"、"个别的"教学组织形式,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1)改革全班教学组织形式,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第一,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全班学生人人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讲"年、月、日"这一课,老师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日历卡,哪一年的都可以。上课时教师先演示三球仪,介绍年、月、日的基本概念。然后请学生观察自己的日历卡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几个月?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板书:
                1972年12个月
                1993年12个月
                1994年12个月
                ……
老师停下笔,让大家仔细看一看,谁的日历卡一年不是12个月?当学生都摇头时,老师问: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说出:"一年有12个月。"老师把大家得出的结论写在黑板上。老师让学生第二次观察日历卡,数一数,每个月有多少天:学生很快找出大月、小月、二月的排列规律,老师又把结结论板书出来。接着,老师让学生第三次观察日历卡,请二月是29天的持卡者起立,并说出是哪一年的日历卡。当老师写出1972年,  1976年,  19m年,1988年,  1992年……时,马上有学 生站起来说,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老师又说出1984年,1968年,请学生判断一下二月是多少天,并请有这两张卡片的同学证实一下。然后老师又面对大家讲解"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闰"的道理。使全班学生都行动起来,主动获取知识。
第二,教师重视反馈信息,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 教师捕捉反馈信息要敏锐;课堂信息反馈要细致;教师对反馈的矫正要有效。
 
    第三,精心设计练习作业,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做难度不同的作业,使全班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普遍提高。
    事实说明,教师只要积极改革全班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克服其局限性,是可以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的。
   (2)改革小组教学组织形式,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小组教学虽然能使每位同学都参加小组活动,但组织不好同样流于形式,造成少数人说多数人听,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局面,而合作学习思想指导下的小组讨论可以改变这一局面,教师把全班同学按照数学学习水平搭配成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作学习适用于实验操作,也适用于有一定知识基础后探究新的学习内容。同样也适用于练习作业。例如,在写作业时,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写出作业,再共同讨论正确答案,小组代表负责批改作业,并督促有错的同学改正错题。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保证全组同学都参与学习,井通过彼此沟通,相互合作,使组内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机会。起到了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3)改革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一位数学教师面对几十位学生,如果采取个别辅导的教学形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但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个别学习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