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课例打磨研修小结

发表时间:2013-05-08阅读次数:301
课例打磨研修小结
青岛太平路小学  闫龙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语文2组成员共同的努力,我们顺利完成课例的打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研究如何进行“生本高效课堂”。
生本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课堂,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基于学生语文发展的课堂。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生命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当充分的自主,学生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应该享受到最优质的指导和服务;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应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地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该考虑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得到真正提高,学生的生命得以真正的成长。要实现这样的课堂。前提是我们要对学生充分的了解,对文本深入的解读,对课堂恰当的驾驭。
王老师执教的《轮椅上的霍金》一课,大家从不同的层面听课、研讨。在分工中我负责观察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观察。在观察中,我诧异的发现,原来一组组数据中竟然也透露出巨大的教学信息。一节好课到底能不能称的上生本高效,不是老师说说就行的,而是通过各个层面的观察分析。以往的评课活动,我们往往按照相同的评课标准评价,由于视角大致相同,意见相差不大;评课时面面俱到,见解比较浅显;注重定性评价,说优点多谈缺点少。而这次观课,群组老师选择了观察点,设计出观课表格,选择了观课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观察中,群组老师使用表格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课后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分析,形成各自的观课报告。
有时候,教师本人在授课中并不能全面发现自己的不足,旁观者清,听一听听课老师的意见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就是团队的作用。在一个团体中,大家一起听课、评课、议课,对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成长是很重要的。
集体磨课的价值并不是让我们去探寻普遍规律的教育认识,而是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学更加优化。而且,她让我们慢慢养成一些研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悉心观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课例研修”尽管现在做起来在时间和精力方面要付出地多一些,但长远来看,这是这样的打磨,才可以让我们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总之,短短时间的课例打磨活动,是我们对“生本高效课堂”这一专题的认识逐渐清晰的过程,也是我们一步步告别课文内容分析,走向课程内容学习的过程,更是我们一步步走向学生,走向真正的语文,走向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轮椅上的霍金》这堂课的成长,见证了王老师课堂艺术的日趋成熟,更也亲历了自己的成长。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真正立足学生,品尝生本高效课堂带来的惊喜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