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小学英语课内外模仿策略

发表时间:2013-05-23阅读次数:329
1.明确模仿标准,克服害羞心理。
每周五教研,一个固定的版块是留给模仿秀的。经过碰撞,我们对模仿的标准有了统一的认识。模仿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像”,如果能够达到“是”就更好了。“像”是指模仿者的语音,语调等都很接近所模仿的语言;“是”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达到逼真的效果,连嗓音也基本一致,简直可以以假乱真。有了递进的标准,我们的行动就有据可依。当然,模仿练习时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害羞心理。害羞心理一方面源于性格,一般性格内向的人,讲话时易小声小气,这对学习英语语音语调很不利;另一方面是源于自卑心理,总以为自己英语水平不济,不敢开口,影响发挥。克服这种心理,是模仿有效的保证。
2.巧选影片片段,优化推荐效果。
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孩子的年龄特征相当的影片,孩子才愿意看并可能模仿。低年级学生可选择童话类,神话类或动物故事类,这些影片通过生动活泼的动画人物向人们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通俗易懂,如《迪士尼神奇英语》《马达加斯加》《小红帽》;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选择科幻类、科教类等情节稍微复杂点的影片,如《加菲猫》《冰河世纪》《怪物史莱克》《哈利波特》等。选择片段时,我们也考虑到角色的强弱,给予中、下层水平的孩子多点机会。现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帖子,最适合学英语的50部动画片,老师们可以百度一下关键词,经典的动画片都可以找到,并且我们可以格外关注新近上映的像《守护者联盟》、《疯狂原始人》等。
3.体验模仿经历,强化指导力度。
俗话说,给孩子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模仿,我们组的老师通常也会选择相应的片段先体验,规范发音,注意连读,体会角色,身正示范,也许是给孩子最有力的指导。
(一)       策略指导模仿,碰撞学生智慧
入选社团需要自由搭档模仿课内、外片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课文的模仿。学生在模仿训练时,带着老师的策略渗透,融入各自的角色体验,学会了相互切磋,共同揣摩,他们各自的智慧碰撞使模仿的过程更有意义。
1.策略指导课文模仿,学生兴趣提高。
    不知老师们是否意识到,让学生们每一篇课文、对话都去模仿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儿。原因是有的课文缺乏趣味性,语调平铺直叙,与其模仿,不如带着自己的情感朗读反而更能体现理解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模仿兴趣与质量,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课文的模仿,学期初,我们组老师人把一个级部,将整册书中值得模仿的对话加以提炼,制成表格,与学生的花名册整合,即学生可以合作表演展示这些对话并计入日常口语检测成绩,最终换取期末口语检测的免试资格。这些精挑细选的课文、对话生动、活泼,语音语调或轻松自然、或夸张有趣,学生的模仿性质高涨,有的组合为了效果,自制道具;有的组合憾于课堂时间有效,课下到办公室继续表演。总之,模仿的兴趣与质量均大幅提升。
对于那些不适合整篇模仿的课文对话,我们采取了另外一种策略,即在预习时,通过听录音,画出最值得模仿的语句,课堂新授过后,Listen and imitate.之前让学生先来分享,并给予一定奖励。此时,孩子们会因为英雄所见略同而倍感成功,也会为一句话的发音到位与否产生争执,这便有了模仿的信息差,此时反复听、读有了必要,学生模仿的能力得到提升。(CAI:提炼两个小标题)
2.策略指导课外模仿,学生能力增强。
学生在课外模仿时,学会认真倾听,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标记符号。包括重音,升降调,停顿,弱读,连读,爆破音等等,并在相应句子旁边用语速、心情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语气的句子去进行归类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调表达的不同情感,让学生也学会去比较,体会关注每一个句子的细节。在起初参与模仿时,遵循小片段式,将3-5分钟的片段微格化,每一小片段,暂停,相互提优点、建议,相互学习。要想模仿得好,除了标准地道的语音,还要表演得惟妙惟肖,即入境。为了达到表演投入、自然、不做作、不多余的境界,我们特意观看了配音演员的幕后视频,视觉的冲击力一向最有说服力,学生体会到了肢体语言对于模仿的衬托,几轮练习、磨合之后,学生有声无声的语言自如的融合让他们的模仿几乎经历了从“像”到“是”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