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一种丰富、优美的语言,有着令人陶醉的魅力。英语教学可以让英语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桥梁,让英语使学生多一个世界,多一个头脑,多一重生命,让学生成为有见识、爱祖国、有高尚人格的中国人。怎样创设“以生为本”的高效英语课堂, 始终是我们研究的主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生为本” 的英语课堂需要做到:“以学定教”。即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以及恰当的学习方式,做到“以情激趣,以境促动,”。
一、以情激趣,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英语课堂 。
《英语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要关注孩子们怎样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常常将所教授的英语知识与中国悠久的历史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使学生既感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又感受到“We are family.”(我们是一家人。)
教学中,我也经常挖掘、把握这样的一些教育契机,让学生感到英语课堂中的情与趣。如:教学12册M8U1 Helen Keller时,我先让学生猜猜看。我做动作,学生猜,学生觉得轻而易举。然后找一个学生蒙住眼睛猜,学生猜来猜去,都没猜对,原来我正在黑板上写“blind”,这时告诉学生:Something is easy for normal people. But it’s very difficult for blind people.解决生词normal,blind。并为学习用英语介绍Helen的故事,学习她身残志坚的精神打下伏笔。
有如:教学四年级M4U1 Chinese people invented paper.为学生展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瑰丽场景及点燃火炬一瞬间的空中漫步,激发了学生的名族自豪感。课文有关Chinese people invented paper/printing/ powder/compass.的内容学生记忆犹新。学生自豪的爱国主义情感充满了整个教室,学生也很热情的去完成课后作业: What else did Chinese people invent?这节课既教授了英语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技能,又达到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
这样的例子在教学神笔马良,游览长城等模块中也可以找到,勤奋、友爱、宽容、坚强、爱国等情感的挖掘与渗透,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感受到正能量的传递,学会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充满学习的动力,自觉养成认真、自觉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学生不仅能学到一门语言,而且能够知道如何做到一个大写的“人”。
二、以境促动,营造轻松、愉快、高效的英语课堂。
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我们能否“轻松、愉快、高效地教与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1. 创设疑问情景,强化动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采取悬念激发的手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如:在一年级教学Is it a…?句型时,老师拿一个漂亮的布袋子,里面放上毛绒动物玩具,让学生摸一摸,就激发起了他要猜的愿望;高年级如头脑风暴;情景化、生活化的教学途径;以及一些抢答比赛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只要我们用心想、虚心学、费心准备就会活化教学内容,巧妙地抓住孩子们的童心,使我们的英语课堂轻松而愉快。
2. 加强文本情境,提高学生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条件,别让学生们的口、眼、耳、手闲着。首先是给全班学生各取一个英文名字,并要求他们不仅在英语课上使用,在课外也尽可能多使用,这不仅增加了他们口语练习的机会,而且使他们对这种语言身临其境之感。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使学生多看、多听,获取较多的信息量。第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开辟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举行英语晚会、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口语比赛、自编英语小品、英语模仿秀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们多说、多看、多听。
3.创设生活化情境,学以致用。应用性操练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各知识点和各种语言材料,从而培养学生能就具体情景正确、应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例如:五年级教学规则的主题时,我们结合学校的“六好习惯”让学生分组介绍,学生讨论的很认真,也很热烈;六年级教学M10U1,在学生即将毕业、离别之际,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打算,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