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数学素养,是指个体在获得一定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有意识的数学活动影响所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自觉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行为。能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形成解题策略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解决问题策略例题中所提供的问题情境都可以在学生生活中找到背景。如教材中第一个例题在呈现情境时,采用几个人物出场,在他们之间展开对话的方式,第二个例题虽无场景图,但在文字叙述上,先一起告诉每种树各栽了几行,再分别指出每种树每行各栽了几棵,这就采用了生活口语中常见的叙述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面对自然呈现的这些信息产生了整理清楚、恰当筛选的需求。在教学时,我们应尊重教材编排意图,使学生加强对这种解决问题策略价值的感受,从而培养数学素养。如在课的开始,组织学生交流购买文具用品的情况,了解学生购买的物品数量、价钱等信息,在学生们畅所欲言后,教师及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教材中吸取到哪些信息,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这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