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找到问题 对症下药

发表时间:2014-01-10阅读次数:1085

案例回放

鹏鹏是我班一个非常顽皮的男孩:每天早上8:15到校上课,同学们戏称他为教授;上课时,他不愿认真听讲、只自顾自地玩;课间就和同学打打闹闹,只要别人碰他一下,他就会给予重重的还击;回家作业从来不做,脾气非常的倔强。

他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是学校的特困生,他的父母都已下岗,生活只靠每月发的几百块钱的补恤金来维持。生活环境也比较简陋,所有的家具都非常的陈旧。就连孩子学习的小桌子都是别人给的旧桌子。因此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善家里的环境,四处找工作。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上对他是不闻不问,对他放任自流。

今年是我教他的第二年,开学没多久我就发现他有点跟不上功课,而且在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愿意边玩边写,一有不明白的题,总是急于询问他人。更让人气愤的是,现在回到家中后,他连作业也不去写,一回到家就放下书包出去玩。为此我也经常批评他,但是每次说完以后,晚上照样是先玩到八、九点再写作业。因此,他写的作业极其潦草,更别说正确率了,许多题都是乱答的。有一次,听同学告诉我,周日他到外面一直到玩到晚上11点多才被父母叫回家,更别说完成作业了。果不其然,到了周一,同学们都把他们写好的作业一一的交到了教桌上,只有他畏畏缩缩地告诉我,他睡的太晚,因此没写完作业。我一听,火冒三丈,周六周日两天的时间,都干什么去了,难道光去玩了吗?难道他的父母就没有去关注一下孩子的学习,看一看他的作业吗?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首先找他家长来,与他们沟通,了解家长的观点,可是令人很失望,父母双方嘴上都非常在理,可实质上谁也不愿真正地完全地承担起对他的教育,以工作忙碌、远等理由搪塞,只保证我会督促他。 难道一个聪明的孩子就这样一直沦陷下去吗?

案例分析:

可是对于这样一个劣根性已较强的学生,只是有时无时地督促他。又怎能帮助他逐步改变呢?我把转变的重心落在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他树立起信心和以及让他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与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取得信任和配合

首先,我给他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内容主要是关于孩子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指出鹏鹏现在出现的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有何弊端。作为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帮助他,但是只有我们一相情愿不行,需要家长的极力配合。最后所有的任科老师都签上了名字。

二、     激发、引导他产生对自我的信心和责任感的欲望。

""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说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着意知觉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如果你本身非常愿意去做这件事,对此有兴趣、你就会积极地投入进去,把这件事做好,对于小孩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我把他找来,和他在轻松的环境下愉快地交谈,先帮助他一起分析身上存在的问题,恳切地指出他要想救自己只有自己要下定决心,而且告诉他老师觉得他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只要自身努力完全可以和班中较好的男同学相比,不会比他们差,鼓励他产生对自我的信心和一份责任感,他非常地愉快同意我的意见。并且从他的眼神中,让我感受到他也有一种男孩子的好强,有做个好学生的欲望

在这同时,我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为他补习。这样一来我既可以利用托管的时间帮助他辅导功课,同时也可以帮助督促他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是个很聪明的男孩,课文只要读上几遍很快就背过了,数学题只要他能安下心去做正确率是很高的。主要问题就是出在平日的作业和上课听讲方面。

于是针对这些问题我制订了一些计划:

1、                    和各学科老师协调好,上课多多关注一下他的表现,只要是他举手发言我们都会让他起来回答问题,并加以鼓励表扬。

2、                    每天的作业必须在托管的时间完成,并且要找各位老师进行批阅。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3、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的父母无法辅导他的英语,因此,他无法向其他学生那样能坚持每天回到家中来听、读英语。于是我和张老师轮流利用中午和托管的时间,帮助他来学习英语。而老师也用托管的时间帮助他辅导功课。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提高的很快,而最令人满意的是,他的习惯在一点点的养成,他开始学会动脑,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写作业也能集中精神了。虽然,这些后进生的进步在别人眼里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我们总觉得他们已经在成功的道路上迈出了很可喜的一步,我们也会继续珍存着这份师爱,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定会和其他孩子一样,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未来。

案例点评:

“学困生”的转化任重而道远。

老师相信后进生是可以转化过来的。运用家校协调法,以及尊重引导法。及时的与其父母作好沟通,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和配合。这是帮助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任何一个学生谁不想受到别人的夸奖和称赞?学困生非常需要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而这种认可和尊重有时是很低的,只要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听懂了吗”之类的问候他们就受宠若惊了。在学生的心目中,不歧视学生是老师最优秀的品质。我们不要认为你偏向好学生好学生就尊敬你,有时恰恰相反,结果是好学生也不买你的账,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歧视任何学生。而是作到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