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经验交流

发表时间:2014-01-10阅读次数:2101

一、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有效赏识与适度指引,增强了学生发展的动力。

     如一位教师在苏教版《这儿真美》一课时,我范读课文前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后要进行评价。当我范读时,学生听得非常认真。评价时,学生有的说:“老师,您读的真有感情,”有的说:“老师的语调把握的非常好,读得很美。”有的说:“老师字音读得准,不读破句子”。接下去,我很有激情地说:“大家的评价使我感到很欣慰,我更希望大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你们也能读的像老师那么好,甚至比老师读的还要好,那老师就会更加佩服了。告诉你们,我能读的这么好,是因为:一、我能读准每个字的音,二、我读的时候特别用心,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你们能像老师这样去读吗?”这下学生读书的热情非常高涨,读地特别认真。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我再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中去,让学生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增强了学生发展的动力。

 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有效赏识与适度指引,和谐了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一声真诚的表扬,一个善意的眼神,一袭标准的体态语,无不使学生记忆犹新,喜滋滋的产生成就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对回答问题时理解上出了偏差、回答有错误的学生,教师也没有简单的否定或用刻薄的语言去训斥,而是用诸如“你再读读课文,用心听听别人的发言,想想自己的理解是否有理由,想好了再回答。行吗?”等等否定而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既有启发和引导作用,又能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得到体现。有效的赏识不是“变相的奉承”,而是教师发自内心、传输给学生的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产生情感与情感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震撼。学生信任教师,“迷信”教师,课堂上方能出现无限精彩,课堂效果才能显而易见,教育的作用也就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的心中

三、多形式、全方位的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师的评价、生的自我评价与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起习的积极性。在以往的课堂评价中教师是权威,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惟命是从”,没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在作为一个课堂引导者的同时,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互相进行评价,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如: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发表你自己的见解。  你觉得他说(读)得怎样?请你也说一说(读一读)。你发现他哪儿说(读)得好?你还能说(读)得更好吗?谁敢挑战这位朗读能手?你听出来他哪儿说得不够准确?应该怎么说?通过实践证明,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1、学生们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2、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3、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评价只能是评价的一种,而且有时学生的评价会比较费时,或者有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到上。在这点上,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是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步到位

  四、回归评价的真实性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很少看见老师采用简单的否定性评价,很少听见老师严厉的批评声,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表扬、肯定、赞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然而,语文课堂又呈现了另一种令人担扰的热闹好!你真棒!你太聪明了!等赞美之词不绝于耳;五角星小红花以及各类卡通形象作为奖励漫天飞舞;在教师引导下,整齐划一的学生掌声和棒,棒,你真棒!的口号声在课堂上此起彼伏,难免让人觉得声不由衷”……可以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激励,真正的激励应该是对事实的肯定,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真实的评价向学生传递的是真实的信息,因此,只有真实的评价,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真正尊重,才能真正令学生信服。真实的评价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实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真实的评价坚持以鼓励为主,但并不摒弃批评,而是讲究批评的艺术,不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狐狸和乌鸦》,即将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故事,你觉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只狐狸很聪明。老师随即肯定说:有道理,和乌鸦相比,狐狸的确是很聪明。表面上看,这位老师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实则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能因为尊重学生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面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教师可以说:看起来狐狸的确很聪明,但是它的聪明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引导学生领悟到狐狸的聪明是为了骗别人的东西吃,这是在使坏,再追问这样的聪明我们喜欢吗?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入到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上来。真实的评价看来不仅仅是价值观上的引导,也要求老师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要有正确的处事方式,不能为了求新求异,就“信口开河”。可见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即教孩子们如何为人处世也教给孩子们知识,这些会影响孩子很久甚至一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评价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使学生在评价中取得进步。作为战斗在教育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想在接受新思想的,更应该认真积累教学中的实战经验不盲目跟风,给不同的学生量身定做恰如其分的评价,真正发挥教学评价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总之,在语文教学评价中有效赏识与适度指引这对孪生姊妹,如同两条腿走路,我们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找出可取之处;用“显微镜”去找到不足,迅速反映,正确指引,让这对孪生姊妹一路走好,使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更真、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