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教研组远程研修观课感悟

发表时间:2015-09-23阅读次数:1495
 

2015年远程研修中,我和王蒂认真观看了六位教师执教的课例,感谢这些老师的辛勤付出,让我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成长。老师们的课异常精彩,各有所长。下面对其中印象比较深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汇报一下我们的观课感悟。

一、确定课堂观察点为 教师教学部分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2、教师的教学怎样体现生本。 

二、观察结果的分析与建议:

(一)总体评价

本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六课的一篇文章。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文中“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整篇文章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本课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的阵地。

(二)    主要优点:

1、从生本入手,以趣促学,以学激趣。

这节课,环节设计新颖,教学目标落实的十分到位。在品读文本的这一部分,老师投放了一个大问题选取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一件事反复读一读,品味一下。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做主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朗读。老师角色定位准确,充分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并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感悟不断升华。课中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充分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个性。

2、从朗读入手,扎实训练,提升感悟

本节课通过扎扎实实的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句子比较、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是一次次地加深升华,成为了一种回环旋绕的递进。如在学看骆驼时老师为了使学生能感悟到小英子看骆驼的专注劲,抓住了一个字,在学生的反复朗读中中感悟到童年的傻气。开始学生的朗读听起来比较生硬,后来学生一次次地与文本与作者做着心灵上的对话,一次次地感受着童年那份遥远美好的童真童趣,他们的朗读也渐入佳境。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3、从预习入手,注重课前,培养习惯。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注重习惯培养,预习单的运用,使学生充分做了预习功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的对重点、难点灵活自如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问题所在,确定了难点,拉近了学生与书本之间的距离。

4、从能力入手,巧妙设计,不断提高

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让学生回答课文讲了几件事时,尝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中作者回忆的四件童年往事,学生在不段的合作尝试中学会了用简短的词语介绍事件内容,提高了语文的概括能力。

(三)教学建议:

1、老师教学中评价语运用的不够灵活。如果对学生的激励语、评价语如能在多些再丰富些,语言上再少写指示性强的话,多些童趣;同时再构思一些比较好的过渡语、导语、结束语能让课文内容更紧密。 

2、学生自主思考、质疑的时间不够充分。课堂中老师还是存在牵引的痕迹。学生的合作中,生生互动的机会再多些。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3、语文来源与生活,本节课的教材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好多地方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老师能在问题的创设上更与孩子们的生活相联系,会让孩子们更容易走进文本。如在品读看骆驼咀嚼这一段时,五岁的 林海音看呆了,这是学生难以想象的事情。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你们是否也曾有这样痴傻的时刻?学生会很快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经历。由自己的痴傻入神再联系作者的看呆,由此领悟在林海音看来,骆驼咀嚼是多么有趣的事情!或许会更容易些。

三、主要收获:

 1、从课例的学习中,我感受到了课堂的变化。现在的课堂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情,恰如其分的运用好教材,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要不断的推敲。关注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

2、通过这次观课,让我认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在课件的制作上要不断创新,让精美的课件为我们的教学服好务。

   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成长,我将把这次学习的收获牢记于心,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每一节课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