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小数乘法》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5-09-23阅读次数:560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能更好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现在的生活已离不开数学,当然数学也无法脱离生活而存在。因而数学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看到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样,学生便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此基础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量量教室的长和宽”这个情境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而且其中涉及的数学知识也是了解的;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仅可能而且有必要。

    练习设计也是几经修改,从一开始的单一到最后的创设生活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创设了元旦就要到了,我们要举行联欢会,通过购买东西,设计了三组练习,每组练习即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既关注了孩子差异,同时也发挥了小组的合作力量。

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主动的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本节课出现新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找出积的变化规律,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时虽然产生了分歧,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我再围绕学生的讨论,边提问、边总结。计算小数乘法时,必须先把小数化成什么数?转化成整数后这个小数扩大了几倍?要求原来的积、必须把乘出的积再缩小几倍?这样做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他们自己利用旧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也更利于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更易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更加愿意学习数学知识。他们以后再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主动地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教学时紧抓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前面我们学过小数乘整数,可引导学生把本节课学习内容转化成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生可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索新知的本领。

    我们只有以研究者的心态去对待教育教学,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获得工作的激情;我们只有自觉投入工作,才能不断进取,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我们只有潜心于教学,才能不断推陈出新,找到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