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语文学科“高效群文略读——写景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5-09-24阅读次数:718
 

语文学科“高效群文略读——写景文”教学策略

安婷

【策略名称】

以略读提升精读实效

【适用范围】

中、高学段

【理论依据】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课堂精读中提炼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拓展。

【策略描述】

一、目标导行,切合实际

这学期,我们教研组根据学校计划要求,教材特点,确定了磨课的主题方向——“写景文章”的高效群文略读。分析教材后发现,第三单元写景状物类文章聚集,整个小学阶段,写景状物类文章占到三分之一的比例,可谓比例重。分析学情后发现,学生有三年级初步接触的阅读基础,但是对写景类文章还没有很好的方法积累,学生往往以情感体验为学习目标,欣赏语言文字营造出的意境,但却难以精妙分析文本,模仿习作更是往往无从下手,成为阅读难点。

二、理论支撑,体系推行

我们根据叶圣陶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制定了实践框架步骤:分析教材——专家引领——名师示范——骨干分工——成果展示——反思推进——期末反馈。

三、实践研讨,突破课型

综合研究会我执教的写景类文章”高效群文略读课,借助单元写景文的综合梳理,确定了阅读写景文的一般方法:明确顺序、抓准特点、体会情感、把握写法。半个月后的专递课堂上又一步步推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实践与积累,让学生学会由课内向课外延展,课堂过程中乐学好学。

【典型案例】 

初级阶段:

在教研组梳理了大量现行教材中的写景类文章作为量的积累,明确高效群文略读的基础是精读课方法的渗透与积累后,我们开始了精读课堂的锻炼与落实,即要上好第一阶段的精读悟法课。我们利用月磨课,先一人一堂优质课的磨评展示,我开头,选择了第一篇写景状物类文章《天安门广场》,通过“抓住文本阅读理解——小组合作贴图展示——感悟实践顺序写法”的步骤提高了课堂效率,令大家受益匪浅。

组长王冬宇老师,执教《泉城》,课堂上对阅读方法的关注与积累令人眼前一亮,实物投影展示老师记笔记的过程设计巧妙,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体现生本。并且在这节课上利用微课对“写景文章一般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成型的探索,确定了“明确文章结构,抓住景物特点,表达真情实感,明白写作方法”的阅读课结构。

贺清老师执教《九寨沟》,微课帮助学生背诵,对照第五自然段的总结段,进行有规律的记忆,并尝试让学生学写总结句,为后期上课,快速找到中心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于彦老师执教《田园诗情》,在之前三课的基础上充分放手给孩子,自主学,小组合作,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背诵,深刻生动的体会感悟,灵动巧妙的语言表达令听课老师啧啧赞叹,也让我们看到了高效群文略读课放手给孩子的可能与希望。

三节精读悟法课,一节略读展示课之后。我们又在分管领导商校长的带领下,再进一步的研究——“写景类文章”高效群文阅读课。

实现阶段:

综合研究会我执教的写景类文章”高效群文略读课,借助单元写景文的综合梳理,确定了阅读写景文的一般方法:明确顺序、抓准特点、体会情感、把握写法。首先总结了找不同位置中心句以提炼景物特点的方法。

在半月之后的专递课堂进行了校际间的深度联合教学研究会上,我执教的课堂又进一步,除了之前研究的成果外,更是实现了新的蜕变。

突破一,实现了校际间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步推送共享。

突破二,实现了校际之间学生学习的真正全方位互动。通过使用电子书包,真正实现了学生间阅读练习的互动评价、相互批改、相互书面交流等,校际间的互动课堂让人耳目一新,开创了校际间互动的先河。

突破三,实现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个性化。我提供了三种学习方法:

1. 划分层次——找准中心——词语概括

2. 划分层次——分析特点——串联概括

3. 划分层次——分类提炼——归纳总结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包,借助三种方法,自由选取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如果没有中心句段,每一个难度系数的文章都会配有一个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微课程,学生可以自由观看微课程。电子书包中有大量学习文章,优秀的学生在学完选择的内容之后,再自由阅读其他的内容。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课堂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和支持学生主体的自由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扩大阅读量,实现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