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简介:
本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我们与冬天》单元的第二课时——《我们与冬天》。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交流家乡的冬天逐步展开,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认识冬天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们度过冬天的方式、不同地域冬天的不同特点。
二、学情分析:
冬天,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冬天的冰天雪地、寒风刺骨都有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四年级的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上也具有了一定的能力,他们会观察、善于表达、能够收集整理资料,并且具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进行中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在上节课对冬天里动植物研究的基础上,本课对冬天对人们的影响进行研究。
三、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解决问题;对探究结果和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交流。
2、能参与中长期的研究活动;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变生活。
3、知道冬天里人们的生活变化特点;知道怎样更好的改善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学生分组材料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冬天里人们生活变化情况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等)、水彩笔、图画本。
教师材料准备:有关冬天的图片、音像资料等。
(二)具体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比比看谁看得仔细,一会有问题要问你们。
(大屏幕播放《雪孩子》的一个动画片片断)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动画引入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情]
师:老师要问问大家,这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学生自由踊跃的发言)
师:喜欢冬天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与冬天》。(板书课题)
2、探究活动:
师:我们的家乡青岛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自己课前收集的各种资料信息并汇报发言)
师:同学们观察得那么细致,这些也都是老师的所见所感,可见我们都是深深的热爱着我们的家乡——青岛。现在老师请大家坐上“冬天号列车”,跟随老师一起来欣赏家乡的冬天吧。
(大屏幕播放青岛冬天的景色,片子最后是冬天里人们参加活动的场面)
[通过看录像,旨在启发学生对家乡冬天的回忆,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师:谁起来说说刚才的画面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活动?
(学生观察、讨论、充分交流)
师:看过了家乡的冬天,我现在就坐上请同学们再次登上我们的“冬天号列车”,我们到祖国的北国和南疆领略那里的不同景象吧。
(大屏幕播放录像资料)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发言)
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要和大家展示交流的吧?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准备的资料、图片等)
师:收集整理资料是科学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收集到了这么多的资料,有很多是老师也没有见过听过的呢,你们真棒。你能用语言来描绘冬天吗?
(学生自由发言)
[对两地不同景色的对照,渗透说明我国地域辽阔,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冬天的不同景象和特点,拓宽学生事业,丰富学生认识。]
师:你们用了这么多的词语描绘了冬天的景象。人们在冬天里的日常活动有什么变化吗?这样的气候为我们带来了那些不便?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根据学生的汇报分析这样的气候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的不利影响。)
师:大家真是有心人。看来冬天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各方面,那在冬天我们应当注意什么来减少不利的影响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让学生思考合理的解决办法,并对日常生活习惯进行适当提示,有助学生健康地度过冬天,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自由活动:
师:同学们对冬天有了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感受和体会一定非常多,让我们把心中最美丽的冬天用画笔描绘出来吧。
(学生进行创作,也可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4、拓展延伸:
师:有关冬天的知识还有很多呢,让我们乘上“冬天号列车”在可后继续研究好吗?
[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研究领域]
五、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教师以“冬天号”列车为轴线,串起整节课对于冬天的研究,学生作为“小乘客”在游戏中感知冬天的特点,了解冬天人们的日常活动变化等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祖国的风光于课堂中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较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自由活动中成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每个学生以独特的形式描绘了冬天,并在合作中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