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体会

发表时间:2015-09-24阅读次数:656
 

小组合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意义与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课程追求多元化的教育价值[1],小组合作恰好为研究性学习多元化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适当的方式和途径。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提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下面我就以曾经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上的一节《年月日》来做以说明。

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保证主体地位。

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挥启发、点拨、指引等作用,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活动服务。

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

3、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一种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4、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常识中已经有所认识。我通过flash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天体中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通过学生的角色游戏表演,让学生理解年月日的来历并在亲身的演示中加深印象。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调动活动的积极性,为探索新知进行了铺垫。

二、为学生创设积极探索的氛围,增强主体意识。

1. 质疑问难。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设问法、自学法、悬念法、图解法、演示法等来引导学生寻找疑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

2. 独立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努力做到:1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2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题、发表不同意见;3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

    在课上,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让同学们把通过观察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通过小组内的生生互动,共享信息,互补发现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发生思维碰撞。在交流合作中,学生了解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对有关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并掌握计算全年天数的方法。

3. 合作交流。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在探究判断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时候,让学生利用电脑中的1989~20002月表格,自主探究判断的规律。发现4年一闰的规律,并在实践判断中发现错误,通过小博士的解释,理解整百年的判断方法,在认知矛盾中发现的知识更具深刻性。通过全班讨论交流,把共识的问题集中化,隐蔽的问题明朗化,最终突出解决重点或难点问题。打破学科的界限,引导学生在习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各学科丰富的知识,以期二者能达到有机的融合,促进学生形成综合运用知识、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力。

4.  实践运用。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教师设计练习,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角度着手:1)解题策略的开放;(2)题目条件的开放;(3)所求问题的开放;(4)题目答案的开放。

5、评价体验。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其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是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二是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体悟。

三、指导学生学会探索的方法,发挥主体作用。

1. 加强动手操作活动。

2. 讲究数学语言表达。第一,要为学生的“说”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鼓励每个学生想说、敢说;第二,要注意训练学生对算理、概念等方面的正确表达和表达的逻辑性;第三,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进行严格的训练;第四,要注意训练数学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学生自己提出这节课当中所不明白的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给后面的继续学习进行铺垫。在交流活动中将课堂学习引向课外,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查阅资料,继续深入广泛地进行探索和学习。

3. 注重归纳迁移运用。例如:学生可以运用在活动中的实际操作和经验,迁移到自己实际生活中,从而起到巩固知识,学以致用的作用。

四、形成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鼓励主体创新。

教学实验使我体会到: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尤其是低、中年级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在练习中穿插了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香港回归的爱国教育。并在教育中进行了练习。在发展变化练习中深化新知,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维。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究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尝试改进我们的教学,这条教育路才会伸向远方,学生未来的路也会因此而闪光,他们的受益将不再是一道题,一个符号,更多的是能力的无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