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智慧广场-分类列举的教学评价

发表时间:2015-10-07阅读次数:840

课程改革这十几年,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来广泛,而作为一线老师也确实感受到它的优势,而近几年电子书包的不断兴起再次为现代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资源,备受老师们的喜爱,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本案例选择《智慧广场:分类列举》(青岛版二年级上册)。首先,教师通过视频,播放了制作果盘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可以用一种水果做果盘,还可以把几种水果放在一起做果盘,为后面的学习铺垫。其次利用电子书包平台,老师推送了本节课的情景图,展示了生活实际情境,引出探究活动内容,使学生清晰直观明确的了解了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用分类列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再次,在探究问题时,先独立探究,利用电子书包,学生拖动水果,找出一共做多少种果盘,再小组内合作交流,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地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形成利用分类列举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分类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积累活动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画图和简单的表格列举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分类列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列举法的进一步深化和应用。

基于以上学习者和对教材的分析,学生不能很好的运用电子书包,于是提前进行了电子书包如何使用的培训,这个培训非常有必要性,给了学生提前操作的机会,学会使用。

分类列举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本节课涉及到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在这里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对他们来说既是一个认知的跨越,也是一个思维的跨越,教师教学中能够注重引导学生步步体会,层层建模,构建解决重叠问题的模型,这节课主要采用了这些教学模式及策略。

策略一:拖动图片功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这节课出示情景图后,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1)“至少用一种水果,最多用三种水果”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2)一共可以做多少个果盘?

学生先独立思考,利用电子书包推送的图片,可以自己拖动上面的水果,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策略二:小组合作交流策略

有了自主探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都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给每个孩子表达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困惑在小组内就能解决。

策略三:展播功能运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再创造”。

小组合作后,利用电子书包的展播功能,找出几个组不同的方法,(有的按照顺序,有的不按照顺序),由学生来讲,其他孩子质疑,汇报学生解答,共同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按顺序找的好处,学生的合作能力、数学素养进一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