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在座的每一位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我也是班主任中的一员,感受很深。班级管理千头万绪。我觉得担任国班主任每位老师都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而且也是很成功的。今天在此我只是想与大家谈谈我的班主任工作和一些感想。
一、常规习惯 常抓不懈 习惯的培养向管理要效果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晨会、课前、课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班级卫生,如何保证干净整洁呢?首先我教育学生明白在干净的教室中学习生活的益处,怎样做到教室干净整洁,那就是不乱扔纸花。我班的每个学生自带一个垃圾袋,把用过的纸巾放进垃圾袋中。中午在校吃饭的学生把水果皮核扔进自己的垃圾袋中放学时一并扔掉。班级内也不设垃圾桶,放拖把的卫生桶总是干干净净的。学生看到这么干净卫生桶就没有把垃圾袋扔进去的习惯了。
二、具体要求指导到位习惯的培养向方法要效果。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开学时。我班学生在走廊内时常会有被其他年级学生撞到的现象。抓住这个契机我结合教学中认识左右一课,让学生明白右行的道理。并在班中具体指导学生怎样走就能避免被撞得危险。学生明白道理后养成右行习惯。有时还出现被撞情况,我首先询问你是怎么走的,学生会说没有沿着右边走,因此出现了问题。让学生明白只有运用好的方法才能保护好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我在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始,就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师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或者其行为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且不利于他们掌握做事情的技能。为此,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务呢?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比如洗抹布,我通过观察发现,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没洗干净,因此,用这样的抹布擦过的地方还是那么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吗?是孩子有意糊弄吗?我认为都不是。这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找时间,教他们洗抹布。然后教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告诉他们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这样的身教非常成功。现在再看看他们洗抹布,一个个可认真了,都洗得特别干净。同样的道理,打扫卫生、物品摆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细节说到位,小孩子就能听得懂、做得到。现在,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晨读、自习课的纪律,都有学生组织,管理效果特别好。
以上我与大家共同交流了班级管理工作中一些体会。我觉得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除了要用“爱”去感化学生,用“细”观察学生,还要用“严”管理学生。当然,对学生的爱应是“严而有度,爱而有方”,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限期改正。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每个班主任都有过酸甜苦辣,我觉得只要自己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一定到达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