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长城上》评课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 展的机会。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活动中让学生展示交流,如:长城知识 知多少,“长城修建”大讨论,我所了解的秦始皇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一些辩论题供学生辩论:为什么要修建长城?如何评价秦始皇?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应该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将学生分成几人一小组围绕长城图片进行交流,了解长城修筑的起始年代,感受长城的悠久历史。教材呈现的是秦始皇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探究知道统一前后的钱币、文字、量具,自由辩论秦始皇的功与过。教师作指导。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长城的现状(喜:民族的象征,忧:旅游过渡,人为损坏,意识淡薄)自主思考保护长城的方案
根据课文中的资料卡,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同时展示幻灯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一步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巧妙地把多媒体内容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恰倒好处地灵活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的教学,深深地感受到要改变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要把课程内容与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