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和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中重要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作了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综合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3—6年级是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性格快速发展而又不确定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从笼统、较模糊地感知事物的整体逐渐发展到能够比较具体、准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认知从无意性、情绪性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易于接受感性事物;在情感上,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是时常不稳定, 越来越注重外界的评价。
我校将继续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根据《太平路小学三年发展规划》,有效地落实三级课程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为指导,以学校科研课题《以发展性评价为指导的生本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在学校“生本特色”文化的引领下,结合学校自身特点,继续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扎实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