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发表时间:2016-03-28阅读次数:468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要为止推进开展的目标。

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就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培养:

一、初步了解社会。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和自己的同学、朋友甚至是家长、老师那里,了解社会的环境。比如:钓鱼岛事件的时候,可以通过新闻、书籍或各大媒体,了解相关的事实。再比如:我校建校80周年的校庆年,学生就可以,在学校这个小小的社会中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以及现在的学校的运转等内容。在活动中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并能对社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体验生活。

    说到体验生活,曾看到一所中学,在学生入校时提供一个清单,里面列举出100件要在三年时间里体验的事情,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陪家人进行一次散步; 给父母洗一次脚;衷心赞美你的朋友和家人;找到一份真正的友谊;参加一次同学聚会;体验离愁别绪、思念之痛;做一次孤独之旅,体味孤独之美;体验一次月下漫步、细雨缓步或踏雪寻梅的浪漫;学会游泳;学会制作风筝,并把它放上蓝天;到大型球场看一场大型球赛;学会爬树;对最难以拒绝的人说“不”;向自己所伤害过的人致歉;改正一个自己的缺点;吃一次自己很不喜欢的食物;亲手卖出一件商品;勇敢地走一次夜路;打一次工;独自去菜场买一回菜,学习讨价还价的技术;面对记者采访,从容回答,让自己上一次电视;养一次宠物;到乡间的小溪去抓螃蟹、摸蛳螺;看一次日出日落的壮丽景观;从心底宽恕那个曾有负于你的人;做一回无名英雄;去贫困地区体验生活;学会制作一种传统食物;与一个有阅历、有智慧的长者长谈一次,从中获得人生启迪;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理财计划,并有效实施。”

其实这100件事情并不难实现,而在做的过程中,我认为不但会得到人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更能从中感受到很多被我们遗忘的美好,唤起我们内心难以言说的细腻情感与丝丝温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培养社会实践的能力和与社会接触的良好心态。

对于小学生,其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也需要让他们更多地体验生活。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参与公益活动,关心社区中的重大活动和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关心他人,关心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乐于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并随时乐意帮助他人等活动,都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于此同时,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生要逐渐认识到,服务和关心并不仅仅是给予,它更能带来心灵上的收获,在服务社区、帮助他人特别是帮助弱势人群的公益活动过程中,会有痛苦也会有快乐,会有挫折也会有成就,这都是难得的教育资源,都有助于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体验服务的充实与愉悦。通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学生要逐渐理解,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体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自己完全能达到的活生生的过程。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生存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具有独特价值。

三、组织社会活动小组实践。

如果说体验生活是从小出入手,那么组织社会活动小组就是系统的训练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了。

人的实践能力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其今后更有效地进行高水平实践活动打下基础为主要目的。社会活动小组开展活动的初期,一切由老师指点甚至包办,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在活动中很快到位,逐渐展示其主动性、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千方百计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例如,我们组织过学生去老人院、福利院等地进行活动,,同学们的社交、采访、调查、写作及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专题研究中的结题报告,能够做到条理清楚,分析中肯,并有自己的见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我们学校每个假期也一定会带孩子们进行社会实践。也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例如:垃圾分类活动。学生从社区入手,调查垃圾分类活动,并进行研究报告。义务清理街道,街道是一个城市的文明表面,清理街道是小学生社会实践中锻炼责任感意识的一种方式。去慰问孤寡老人,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快乐。去义卖报纸,用自己的方式奉献爱心……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在无形中锻炼着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这学生良好的社会品德。
    
总之,
小学阶段要特别注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适合学生特点的社会实践,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获得社会经验。要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进而逐步增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要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懂得尊重人、宽容人,初步形成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成长的意识与能力,学着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初步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道德情感。这对于实现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