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关注课堂,完善教学

发表时间:2016-05-13阅读次数:440
 

我们参加了优质课评选,研讨。本次活动没有采取专场的学术报告,专家们采用了现场一边评课一边对我们进行培训的方式。有两位著名专家做客研讨会:一位是北京市昌平区教研室主任刘黎明老师,一位是来自河南的梁老师。刘黎明老师侃侃而谈,言简意赅中凸显着理论高度,既有理性概括,又有感性指导,对当前如何看课,如何听课,今后数学教学应注意什么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阐述,给人以引导和提升;梁老师的语言极其丰富,信手拈来,平实的叙述中彰显着深厚的语言魅力与教学功底。对每一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提出不足或者共同探讨的细节。老师们哪一句话说的不够恰当,她都加以纠正,可见听课的认真与专注程度,听得细致才会评得细腻,这足以值得我学习。通过她们的讲解,使我对听课、上课有了新的思路:

首先,一堂课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学生的发展,数学学科应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寻求知识的过程中是否体验了知识发生的过程,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起点开始到达终点,提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三维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一定要准确、到位。

3.教学内容:看教师能否科学的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

4.环节安排:看教师能否把教学目标分阶段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组织好各教学环节的联系。

5.教学方式与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教师是否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掌握好学生自主探究与讲授的关系,一节优秀的课是多种方式的有机整合。

6.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应该形成的技能,一定要落实到位:清楚学生要学会什么、知道什么、懂得什么。

其次,一堂课应重视以下几个环节:

1.重视教学导入:常用的导入有两种方式:创设情境结合实际生活导入、借助知识的逻辑体系导入。无论哪种方式应该达到为本节课堂教学的知识作铺垫,起到引入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重视探究新知:深入探究新知,要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应做到既符合数学的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去寻求突破。探索是学习过程,发现规律是教学目的,总结规律时要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得出,从发现规律——得出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3.重视巩固训练:强化巩固训练阶段,练习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及难点,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梯度性,分层设计,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视概念形成:概念(结论、法则)的形成过程,要注意学生是否由衷的认可、真正的理解。

5.重视总结升华:课堂小节应该总结什么?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梳理、对完整的知识结构的建立、知识的扩展与延伸等,要为今后的学习铺垫,不要做表面文章。

通过五天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育方面的改革体现为新的学习理念,也就是将学习看作是通过积极的活动参与建立自己的理解的过程,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从这一思路出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体现探究、合作和对话的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将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五天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对课堂最优化教学的追求不会结束!五天的听课虽然辛苦,但每堂课细细地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教师都为自己的课作了精心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俗话说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会使我以后的教学思路发生质的飞跃,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