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是凝聚了格利﹒格雷戈里等十数位差异化教学领域专家智慧的书籍,从方法论的角度系统谈论差异化教学,兼以案例说明,为我们的大脑搭建了一张清晰的、具有系统性的“差异化教学”知识网络。
差异化教学是教育体系中,根据兴趣导向以及天赋差别的不同,所组织的人才培养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促进学生特殊才能迅速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格雷戈里认为,差异化教学是营造出积极的课堂环境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中感觉到“安全”的基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奉行“中庸”之道,只根据“中等”水平的学生设计教学,使得高水平的学生因为课堂缺乏挑战感到厌烦,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因为难度过高而被置于不适当的压力之中,从而放弃挑战。所以,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关注学生学习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联,并且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做计划,使课程对每个学生的挑战刚刚超越其技能水平,又在其最近发展区间内,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解决问题。当然,要把这种“差异化”设计普及到每个个体显然是不现实的,因而教师通常采用分组的方法。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的问题较之中等水平和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通常更具挑战性。教师可以事先就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组,在课程任务设置中针对性地调整任务难度,既使学生觉得具有挑战性,同时又不至于超过其能力范围。
其次,格雷戈里认为,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也是进行差异化教学的必要前提。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优势方面的知识来提供多样化的方式,以获得注意、加工信息和创作作品。专家指出,学生是通过不同的感觉通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与学习建立联系。他们将其称为VAK(视觉、听觉、动觉),有的学生可能更擅长视觉学习,有的学生则对听觉类的信息更为敏感,有的则倾向于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知识。差异化教学研究专家认为,我们需要观察了解学生们这些不同的学习优势或者偏好,在每个课堂都考虑VAK,这样学生找到其擅长的学习通道,不仅学得更快更容易,而且也会更喜欢,更享受学习的过程。
关于如何识别学生的优势感觉通道,或者学习模式,斯普伦格简略地提到两点。其一,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优势感觉通道,让学生通过内省、自我检查的方式来发现了解自己最擅长适合的学习模式。另一种方式便是教师主动观察,这种观察包括平时课堂、以及课后辅导等,教师可以在学生没听懂的地方认识到他的学习模式,并找出你与他之间两种学习模式的差别。斯普伦格强调,有时候学生听不懂、理解困难可能仅仅是因为你的教学方式(展示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他加工信息的方式不同,所以他在接收你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他可能需要进行“翻译”。如果教师能够识别出学生偏爱的学习模式,并告诉学生如何利用这一信息克服与自己的学习模式不匹配的作业中的困难,如何寻求帮助,如何适应自己的学习、做笔记乃至学习任务本身,以更好地满足学习的需求。
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或不想学习,事实上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偏好使用视觉、听觉、动觉中的某一种,而其他两种没有得到重视。在阅读本书后,我意识到识别学生偏好的学习模式,学会综合运用VAK,使教与学在差异化课堂中得到最佳匹配,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力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如果我们把差异化教学比喻为加油的过程,不同车种、不同车型它们所加的油是不同,而不同车种其加油的端口所在的位置也不同,诚如差异化教学所强调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的放矢,使学生收获最佳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