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研读心得感悟
太平路小学 于文文
正如作者格利格雷戈里所言,“学校产生之日起差异化就一直存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差异。这一点已是老生常谈,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已经针对学生的差异化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初为人师,学校经验不多也不难发现学生的差异比比皆是,也会有意识地用不同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来应对学生差异。但相对于差异的广泛和普遍性,我们的差异化教学方式还不够科学和系统性。《差异化教学》的作者格利.格雷戈里就是以科学的研究数据为理论基础,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和学校中,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差异化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建议。
首先,营造有利于学生表达的学习氛围是实现差异化教学的前提条件。学生行为的差异化是内在情感和智力差异的外化表现。要实现内化的差异教学就先要为班级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表达的课堂氛围。为此,我们可以在新学期一开始与学生一同建立“课堂协议”,尤其中高学段的学生以已有的学校和课堂经验能够明确知道应有的课堂规矩,以确保我们的课堂首先是公正有序的;再者,教师从一开始表明自己对课堂差异的包容性,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并且以实际行动来欢迎每个人发表真实想法,使课堂成为更有思想的场所。就此反思自己在以往课堂上,允许学生思考后回答的等待时间还是远远不够的,我要尊重学生反应的差异性,给予他更多的等待和支持,为我们的课堂营造出爱与归属的氛围,消除紧张和恐惧感,这是实现差异化教学的前提条件。这种良好平和的课堂氛围,是我非常追求的。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识别自己的模式,学生对自己的了解越多,就越会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适合自己模式的学习方式。我们传统意义教学上更多地考虑到视觉型学习者和听觉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对非语言的组织学习者,没有一个更合理的学习方式。《差异化教学》这本书给了我们具体的建议,比如对听觉型学习者要运用同伴辅导,学生之间的互助来体验学习;对于动觉型学习者而言,大量的学习活动和小组探究将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差异性优势。本书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了两种可供我们选择的差异化教学策略。一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安排同类的小组,按能力高低的不同分配不同的学习文本。二是,因人提问,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一点在我们真实课堂上已经得到有效的实行,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会有选择和针对性的,选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来做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以求所有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接着,据研究可知,学生的注意时间等于他们的年龄,小学生的注意时间一般在七到十三分钟,要抓住这关键的七到十三分钟将最重要的知识和能力传递给学生。而充沛的活力,缺失的信息,轻微的压力以及适度的竞争,对学生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刺激,是帮助教师提高整节课效能的支手。以稍微高于学生所能胜任的程度来适度增加学习的挑战性,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充沛的活力,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担任不同的任务角色,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来尽可能地实现差异化教学。另外,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之前经验相关的时候,学习质量将会较高的提升。这一点在新课标中也有体现:教学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相联系,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文段意思,把知识植根于学生的经历和日常生活中。另外,研究者发现在课堂中播放最新的流行曲目确实可能会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在语文教学中,音乐和文学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今后我将尝试着将音乐应用在课堂广泛领域。例如莫扎特的音乐和巴洛克风格的音乐能让躁动的心平静下来,可以在每节课前播放轻柔的音乐来欢迎学生进入课堂。
最后,就像作者最后说的,差异化教学要想在每堂课上都认真地落实,难度很大。但与之相比,难度更大的是观念上的改变,教师有意识地树立差异化教学的意识更为重要。结合自己仅有的半年学校经验对这本书的理解还仅仅是皮毛,不过我会尝试地把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真正用到接下来的实践教学中,相信一定会有所收益;也将以实践行动来感悟体验差异化教学方式,以求有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