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好老师难or不难?
青岛市太平路小学 于文文
七月,我走出了学习生活了四年的象牙塔,那时候如果有人问空有一腔热血,满脑教育理想的我“做个好老师难or不难?”,我一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难,有那么多的教育家为我们提供他们实践钻研得出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我有深厚的教育学习文化背景,还有满腔的投身教育的热心,做个好老师又有何难?”;九月,我走进陌生的工作环境,走上我曾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虽没有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但在实习学校也有较多的上课机会,有与孩子们天天相处的机会,可以说教育理想终于有了生根发芽的沃土,这时候你再问我那个问题“做个好老师难不难?”,可能我会很慎重地思考一番,然后告诉你“并不容易,但仍有很多人能做的很好,也许我也能做的很好。”他,就是一个做老师做的很好的人,他就是一个做老师做的很容易的人,他就是李镇西。
《做个好老师并不难》是我职业生涯里第一个教师节收到的礼物,拿到它之后粗略地翻看后,我在扉页写下这样一句话“一步一步,努力成为一个孩子喜爱的好老师。”说实话,那天9月10号为师十天,或许从那特别的一天起我便决定付出尽可能多的爱给我未来的学生孩子们,我会真正地爱他们,那样他们就会喜欢我,就会拥护我,我就会成为一个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当我用一个月的琐碎时间认真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再次提起笔在扉页下一行又写到“做个好老师,有爱,有心,有智慧。” 只要从事教育一天,始终要带着爱前行,没有爱,人的生命会顿失光彩;没有爱,教育会变成干巴巴的腐木瘦竹,爱,我从来都不担心也从来都随身携带,但“有爱”并不意味着只讲爱,在人类所有的关系中单向的条件都会导致失衡的状态,只有爱,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就会导致专制的出现。专制的敌人——平等、公平、民主,这是师生之间的民主关系,是需要平等普众的规矩行为来制约,需要师生彼此爱的平等互换,需要师生之间互为平等的理解和支持。这种民主平等的教育状态、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接受性和挑战性要远远低于对教师。古代良好的尊师重道风范在被继承下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细微、难以捉摸的变异现象。大多数的教师已经习惯了被学生尊重被学生礼貌的状态,以其自身的行为认同学生尊重理解支持老师是天经地义的,是古今传颂。习惯就是这样的可怕,在习惯中我们教师丢失了对学生还以同样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思想意识,导致专制教育模式的出现和生长。在专制不平等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付出的爱也变成专制必须全盘接受的爱,学生被动全盘吸收,爱的付出和吸收都因专制而失去了原来的生命血肉感,变得无意义,变成无用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还要加一个爱的条件——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理解支持的爱,只有这样的爱都能孕育出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生命。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工作的有心人,做教育的有心人。带着全心去感受孩子的心,去发现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去解决教学难题和学困生问题。教教育方法是可以学习可以钻研的,教育的心是需要启迪唤醒坚守的。教育是复杂的,因为受教育的对象不是客观的冷漠的,而是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人的存在,所以没有任何一种教育理念,任何一位教育家的实践经验和思想结晶完全适用于一个独立的受教育者,所以生搬硬套在教育上完全行不通。教育是心灵之间的对话,是需要生命的在场和生命的温度,走进这本书里的所有好老师,我发现所有好老师对学生的用心和真心是如出一辙的,也是殊途同归的。读李镇西老师的书正如听他的讲座一样,没有满篇的大道理,有的是一个个由师生组成的有血有肉的教育故事,基于教育实践而发出的真挚情感与心声。还有其他前辈全都是教育的有心人:石春红老师让根据孩子个性开发学生讲台,让孩子收获自信和能力;王兮老师带领学生在生命课程中摸索,帮助孩子遇见未知的自己;李老师在学期之初给未曾蒙面的孩子写信,把教育贯穿生命始终等等,那么多班级管理、发展学生的办法策略都是源于这样的教育工作者用心去感受体验,去思考探究而得。心,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状况下,永不忘记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心,无论工作伊始还是工作结束,永记得我是带着有温度的生命投入到每一个有温度的生命教育中。
一个一个的前辈,一本一本的教育专著都在告诉年轻教师这样的道理“教育处理爱和心是永不可少的,还有智慧是你现在所缺少的又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真正自己的学生感受并不深刻,在前辈们的教育事例里我也慢慢明晰智慧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教育智慧是年轻教师所缺乏的,不光是缺少教育实践经验,更是对教育不了解,对孩子的兴趣、心智、心理各方面都缺乏了解的原因。年轻教师需要做的太多太多,对教育的心,对孩子的爱都无人可替,一旦被激发唤醒就要带着它在这条路上远行一条长路。教育的智慧,去学习学习书中前辈们发现智慧的方法,带着方法去找寻自己漫漫教育长路的人生智慧、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