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演绎精彩
—一年级《分类》磨课随笔
在本月磨课中,我们一二年级四位教师都针对《分类》这节课进行了提前的研究,明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在情境中帮助学生感受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如何按指定、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我们七嘴八舌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后,王老师自己独立备课进入了第一次上课环节。听课后我从课堂上看到王老师的用心良苦,在情境图中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按照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完成也比较好。
但是有的孩子对于自定标准分类时,有的孩子分类标准不清楚,有的孩子在指定分类后,思维受到局限,找不到其他分类标准。
经过思考后,我认为
1.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的机会,在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导行的目的;
|
2.所有的要求都要向低年级的学生交代清楚,不能含糊,对低年级孩子上课的语气语调,都是需要好好揣摩的;
3.环节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能走过场,看似热闹,却没有真正起作用;
4.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巧妙,吸引学生……
本节课,按照信息窗整理衣服的情境,让每个孩子都动手操作参与分类是不可能的,但是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才能深入探究,是空想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们在后面的练习中请老师加入了方便操作的环节。
回归本真,才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虽然我们从意识上认识到要改变一言堂的现象,取而代之的热闹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活跃的课堂气氛,并非就是近乎完美,我们必须给孩子们安静思考的环境,这是我们低年级老师所要关注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