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会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连接两个万以内的数。【低、中水平】
2. 学生能熟练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较数的大小【低、中水平】
3. 能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动脑解决问题,初步理解比较数的大小的规律。【中、高水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教学难点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北京的小朋友非常好客,今天他们邀请手拉手学校的小朋友去参加欢迎仪式,参观学校的图书馆。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去看一看,好吗?(出示课件)
谈话: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光明小学有学生1210人,实验小学有958人。
一楼餐厅有座位597个,二楼餐厅有座位508个。
图书馆有故事书895册,科技书806册。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提问: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这节课主要解决比较多少。
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光明小学有学生1210人,实验小学有958人,哪所学校人数多?
图书馆有故事书895册,科技书806册,哪类册数多?
……
2.引导解决哪所学校人数多。(不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学生思考,要知道哪种果树多,需要比较1210和958的大小。
(1)怎样比较1210和958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交流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2)
方法一:
学生根据数位的多少来比较,得出四位数比三位数大,1210> 958 。
方法二:
学生根据数的组成,里面有几个百,进行比较,得出1210> 958 。
方法三:
学生借助标准数1000来比较,得出1210> 958 。
(3)鼓励、肯定:同学们用各自的方法,均得出1210> 958,这说明什么树多?什么树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呈现了学生来到联谊学校看到的欢迎仪式以及参观图书室、餐厅等的情境。借助“哪所学校人数多?”引入对万以内不同数位的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对不同的比较方法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肯定,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谈话:我们再来解决“哪类册数多?”这个问题吧。(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图书馆有故事书895册,科技书806册,哪类册数多?
这就需要比较895和806的大小。
2.学生充分讨论,全班交流:
介绍一下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好吗?
(1)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895和806百位相同比十位,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895 > 806 。
(2)借助标准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895大概是900,806大概是800,因为900比800大,所以895 > 806。(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此法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介绍自己的这种方法)。
(3)因势利导,抓住关键点,引出近似数。
引导:大概是900,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说大概900的意思就是900左右,离900很接近。
追问:大概是800呢?
学生可能说大概800的意思就是800左右,离800很接近。
小结:895接近900,900就是895的近似数。
806接近800,800就是806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对近似数有初步认识,得出正确估计近似数的方法,巩固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从高位依次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教师从口袋中出示一只手机:猜猜这只手机的价格?
学生从几百猜到几千不等
谈话:看来,手机的价格差别较大不好猜中,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这只手机大约2000元,你们能猜猜我的手机准确的价钱是多少钱?
学生可能猜:1999元,2235元,1788元……
2.说说你身边的近似数
3.信息窗中同学们提出的其余问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学生自主解决补充出示的其它有关比较的问题。
4.
5.用下面三张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三位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设计意图:练习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顺序、有规律、不遗漏地摆出来。该题既渗透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又通过不同形式练习了数的大小比较。】
五、全面总结,提升素养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