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应用成果
[自主阅读课型——课内外课程整合]
“水浒好汉榜”
——水浒众人物多面向阅读
【教学理念】
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好氛围。”
本设计由课内的苏教版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拓展到第二课时课外对林冲的全面研读,再到本节课研读水浒中的其他主要人物,让读书由课内拓展到了课外,有效开发了课程资源,直至拓展到课后读整本书,实现课内外课程的有机整合,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课外写人文章,巩固体会人物特点以及写人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2.运用表格、批注阅读、比较阅读等策略,能全方面、多角度品读人物特点,实现对人物的多面向理解。
【设计意图】
1.用比较法分析人物。在学习小说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小说的异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通过pad提供的多篇文章进行阅读比较,能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在阅读中开发思路,能对不同的文章进行审察、分析、综合,透过现象挖出本质,从而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形成有个性的阅读。引导学生对人物的事件等进行个性化阅读,尝试对人物提出个性化见解,读出自己心中的人物特点,初步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人物的特点,并用pad的批注和拍照等功能分享自己的理解,特别是强大的搜索和网络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下,还由观看动画视频等补充理解的其他方式下,学生在课外对人物的拓展阅读中能够有自己新的发现与收获。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巩固,引发兴趣
1. 闯关复习: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阅读《水浒传》。我准备了“水浒好汉榜”的阅读闯关活动,来考验大家的学习收获。
2. 第一关“忆一忆”
复习梳理: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做到全面了解作品里一个人物特点的吗?
小结:抓住作品里有关这个人物的多个典型事例,圈画批注出他的具体表现,分析出性格特点,看看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多面向了解这个人物的特点。
3.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加上这两天深入研读,我们对《水浒传》中的好汉林冲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简要谈谈这个人物的特点?
出示表格,并展示林冲的表格填写内容
人物
|
典型事例
|
人物特点
|
特色表达
|
林冲
|
|
|
|
|
|
|
|
|
|
|
|
|
|
|
|
阅读方法
|
抓典型、细批注、多面向
|
小结:看来第一关同学都闯过了,送给大家一部分锦旗以资奖励。
二、研读:专题阅读,提升能力
1.过渡:第二关你能顺利闯过吗?让我们去看一看水浒好汉的传奇经历!出示:《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被后人归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这部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故事。
2.书中 108位英雄好汉千姿百态,各有特色,谁来简单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好汉。
3.大家喜欢的人物真不少,确实在课下针对这位人物进行了研究学习,你们离好汉榜更进一步了。我要再送你一部分锦旗!
4.最后一关,有些难度。我们来看,出示:明朝有位文学评论家叫金圣叹,他说水浒传中有九位上上人物(武松、鲁智深、李逵、林冲、吴用、花荣、阮小七、杨志和关胜),其中四位戏份最多就是鲁智深、武松、李逵和林冲,为什么称他们为上上人物?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林冲我们已研读过,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来全方位、多角度集中研究其他三位人物。
5.这第三关,我们就划分小组合力闯关。Pad(电子书包)中有关于鲁智深、武松、李逵这三位人物的故事材料,请小组商量你们着重研究哪两位?打开关于他们的电子书,按照表格内容,分工合作完成,一会儿,我们用抽签器任意挑选小组进行交流。(提示学生,完成得快可以看看故事动画视频加强理解,也可以读读其他人物的相关文章)
6. 学生打开材料包,开始自选人物,读文章,圈画重点,批注阅读,填写表格。保存到“作品资源”。
7.自学后交流。(抽签器选中交流的小组)
以负责填表的那位组员的座位屏作为交流依据,其余同学的座位屏展示批注情况。
8.交流鲁智深,预设人物特点: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慷慨大方,重义疏财,率直粗狂,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注意两个故事对比阅读、批注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细节,特别要提醒注重个人不同阶段的性格变化,以加强对人物的全方位、多角度理解。)
总结:我们要对人物有全面的了解,可以把他人生的几个不同阶段的典型事例进行对比学习、系统地全方位、多角度思考,这样才能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更准确。
武松预设: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嫉恶如仇,恩怨分明,知恩图报,行侠仗义。
李逵预设:性情急躁,鲁莽率直,心粗胆大,仗义疏财,孝敬母亲,忠诚重义,天真单纯、毫无心计。
9.视时间来确定展示几个小组,把小组的填表结果在座位屏展示,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人物的特点,有什么发现?
预设一:相同点。都是武功高强的人,嫉恶如仇,有情有义等
预设二:不同点,有人沉稳顾全大局,有人谦逊忍让,有的粗鲁性急不受约束等.
总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了解多位人物的特点时,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的不同或相同表现进行对比研读,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人物特点。
10.恭喜大家在刚才的学习交流中都有个不同的收获体验,每人都闯关成功了!
1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能感受到,此书作者施耐庵笔下的人物各不相同,人人富有鲜活的生命力,他把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大家把《水浒传》中的代表人物经历进行了学习研究,我们已经由对一个人物的学习,拓展到了一类人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这本书一定有了更大的阅读兴趣。故事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在朝廷招安后,朝廷先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后又征讨方腊,梁山好汉死的死残的残离开的离开,最后朝廷仍要赶尽杀绝,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被扼杀了。
我们说“读经典最忌人云亦云”,要读出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悟。读《水浒传》之后,很多人都会对主要人物的结局不甚满意。我还想考验一下大家能否成为我们好汉榜的榜主:请用“假如我是_____(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结合人物的特点,展开想象,说出人物另外的结局。
12.我们恭喜刚才交流的同学,可以成为我们好汉榜的榜主了。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一定还会读出更深刻的体会,那真是学有所成了!
三、总结:拓展作业,迁移方法
1. ☆级作业:通过本节课对《水浒传》中三位人物的学习,大家都对人物有了自己的看法,然而仅凭这几篇文章还不可能更全面的透彻了解这几个人物,课后可以继续从资源库中选取文章研读。
2. ☆☆级作业:比较阅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水浒传》让我们认识了众多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好汉成了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形象,我们去年读三国就认识不少英雄好汉,今年读了罗贯中的师父——施耐庵的《水浒》,不知大家对这两本名著有什么新的感受,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可以尝试人物对比的方法来谈你的理解。比如:在《水浒传》中,吴用是智慧的化身,其足智多谋堪比诸葛亮,但是,与诸葛亮相比,他又有哪些不同?等等,大家可以进行比较研读。
3. ☆☆☆作业:观察身边一位同学的特点。我们在下一次习作课上将会进行习作训练。
总结:相信只要同学们能按照这几节课学习的阅读了解人物的方法,用心对水浒传中的人物进行阅读,既了解108将中的人物共性,又读出不同人物的人性,相信你一定会养成读书的习惯,也会登上咱班的“阅读英雄榜”,成为班级的阅读明星。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了阅读名著的兴趣,特别是对《水浒传》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课文中的林冲延伸到和林冲性格异同的好汉,pad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文本,向《水浒传》的独立阅读与其他名著比较阅读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中,孩子们也借助pad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和分享。。
阅读兴趣得到提升之余,孩子也增强了阅读效率,懂得读书应该讲究方法,应该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但是,《水浒传》这一古典名著博大精深,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要深入探究作品中人物的精髓是很难一下子完成的。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自然有很大的不同,在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思考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探究讨论可能会停留在表层,有些学生可能会纠缠于某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课堂教学会难以驾驭。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改进和提高。
【作者简介】
安婷,青岛太平路小学教师,自2004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曾于2010年区级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出市级研究课一节,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现担任校级课题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