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活动: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游戏,热热身?我们玩个猜谜语的游戏怎么样?听听我的描述,你来猜猜这是什么树。(先肯定猜的对)
他猜是…,你猜是什么?他根据…猜出来的,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1、 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下子就猜对了,你怎么猜出来的?
评:古诗积累的多,理解的好。
2、 枫树:下面猜的树,长着这样的叶子:好像张开的小手掌,又像美丽的红五星,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颜色)
3、 雪松:叶如针,意坚定,耐严寒,熬酷暑。(叶子,品格,生长特点)
小结:你看,我们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就能一下子猜出是哪种树了。(上课!)
导课: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也与树有关,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2)龄,是个生字,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了解了哪些信息?产生了哪些疑问?(出示图片)这就是宋庆龄在上海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你看到那两棵樟树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这两棵樟树。
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樟树?想一想:你对樟树有了哪些了解?
二检查预习1、看课后练习3中的词语,同位两人检查看能读准吗?
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出词:瞻仰,繁衍)
(1)指读(衍读三声,你读的很准确)(2)教写“瞻”
①瞻是我们这节课要学写的一个生字,要想把它写正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目——那通过目字旁你能不能猜猜瞻是什么意思?(看)与看有关,当然是目字旁!这个提醒好,还有什么要提醒的?
八——你提醒的非常关键。大家看,右边也读詹,在《汉典》它的意思是喋喋不休的说话,你看,撇点,八言呢,话真够多的!看来“八”真的不能丢
②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不仅要把它写正确,还要关注关键笔画把它写漂亮。左边是个目字旁,注意关键笔画竖撇,也要写得舒展,托住目字旁,撇点不要丢,再看关键笔画长横要写在横中线上。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写一个。
过渡(等生写完再说):我发现,有些同学不仅写的正确,还写得挺漂亮的呢!同学们课下可以再多练几遍。
(3)理解“瞻仰”
①刚才同学说瞻是看的意思,那瞻仰是什么意思?
你理解的很准确。你怎么知道的?(查词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4)理解“繁衍”
我们也把繁衍这个词放到句子中去理解(指读句子)
师:结合语句有了自己的理解,理解的不错。
小结:一下子就找到了。你看,当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的意思
4、大家字词掌握的不错。接下来,在预习的基础上,交流一下,你对樟树有了哪些了解?
小结:小组内合作梳理课文脉络。
(一个小组交流)同学们抓住了关键词,了解了樟树枝干、树叶、四季的特点,有的同学更了不起,能从一大段文字中提炼出樟树香气永存、不招虫的特点。
三、精读:探究写法:
作者怎么写出樟树的这些特点?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来谈一谈。
(一)体会四字词语的运用:“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等
1、理解意思
①换词“蓬勃”(出句子),蓬勃也有茂盛的意思,换一换行不行?我听出来了,你认为蓬蓬勃勃比蓬勃表达的程度要深
现在,我也想用像蓬蓬勃勃这样的叠词来表扬表扬大家:
刚才看到大家听讲都特别认真,我就要表扬你们听得真是认认真真!
这位同学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特别大方,我就要称赞他大大方方!
2、学会表达
②想想,还会在什么情况下,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
③小结板书(无论……总是……):无论在什么恶劣的环境下,它总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真是蓬蓬勃勃!
③齐读
(二)动词的恰当运用:
师:你关注了带伸的这个句子。这里怎么就能让人感受到蓬蓬勃勃?
师:这里有2个伸啊!(板书)还有哪个同学也关注到了“伸”(课件)?
②指生上台表演:刚才你体会的最好,现在请你上台来亲自体验一下。想象一下,你就是樟树,你的手臂就是樟树的枝干,现在让我们来慢慢的向外伸展枝干,伸的远一点,远一点,再远一点,伸的远远的!→你在往外伸展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
预设一:我刚才看你还微微皱了一下眉。(辛苦,用力)看得出樟树这样伸得远远的,用尽了全力
预设二:虽然你在卖力的伸展,但你还是乐呵呵的,你觉得快乐吗?(快乐,有趣)你把伸展枝干、舒展自己当成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
③全班体验:我们大家一起体验一下,我们都来做一棵樟树,伸开你的枝干,将枝干竭尽全力的向外伸展,伸的远一点,再远一点,伸的远远的!→我看到所有的樟树都竭尽全力的向外伸展。这棵樟树,你这么用力的伸展枝干是为什么呀?(2个)这棵樟树,我看到你在不停的用力的伸啊伸啊,你心里在想什么啊?(想让自己更旺盛,更蓬勃。)
想蓬蓬勃勃:这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可定会实现的。
比远:你是要和它们比赛,让自己长得更加茂盛。
吸收阳光:你是想长得粗壮一些,快些成长。
没入境:此时你已经是樟树的枝干了,你想体验什么?
④指读:樟树这样伸展的枝干可不是一根两根,而是所有的枝干都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樟树的蓬蓬勃勃!(指读2个)(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真是蓬蓬勃勃!)
3、指读本段:我们来美美的读读这一段(2人,先起音乐,再指名)
你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音乐停)
4、小结板书:作者先写枝干,用了一个伸字,又写树叶,用了一个亮字,最后写四季,用了一组关联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两棵樟树真的是蓬蓬勃勃,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板书大括号和蓬蓬勃勃)
5、背诵:这么蓬蓬勃勃的樟树,让我们留在记忆中吧!大家来看,我们可以借助作者这样的写作顺序以及关键字词,帮助我们背诵。(指背,齐背。)
(三)对比句:
? 生:读句子→这是写石榴的呀,和樟树有关吗?为什么写石榴?
? 生:做对比
师:用什么和什么对比?你真了不起,发现了明明写樟树还写到了容易招虫的石榴树,这样对比,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特点。
3、请两位同学对比这读读(指一男生:石榴,指一女生:樟树)
4、、听了他们对比着读,我们也来对比着说一说
①一棵石榴树上有三四种不同的虫子,(慢)而樟树——
师:啊,一种都没有啊!(找不到一种虫子)
②可是,石榴树上的虫子不断繁衍,子子孙孙都寄生在上面。而樟树——
师:竟然是这样的!
③当石榴树作为木料放在一旁时,依然容易被虫蛀,而樟树——(3个)
师:永存(强化特点)依然拒虫!
5、引读:只要这木质——,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这一段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而且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樟树永存的香气可以永久拒虫的可贵之处。
7、(机动)全班男女生对比读。
五、
1、创境:
①刚才,我们了解了宋庆龄故居门前的两棵樟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庆龄的故居去看一看。
2、质疑:①现在我们同学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自读),你有什么疑问吗?(多说再强化)②强化疑问:对啊,宋庆龄的故居里有许多有纪念意义的地方,为什么人民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呢?
3、我们只有走进宋庆龄,了解宋庆龄,或许就能解答心中的疑问。你想怎么了解?
(课件)老师向大家介绍三种了解宋庆龄的方式: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我留给你的语文老师;也可以上网搜集,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宋庆龄的故事”,会搜到很多的故事;还可以借阅图书《宋氏三姐妹》《宋庆龄回忆录》,看看能不能帮你解答疑问,下节课带着我们的阅读体会共同来探讨我们的疑惑。这就作为一个作业。第二个作业是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