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简析:
《第一朵杏花》 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一些词语的体会需要在掌握解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理解体会。
二.学情分析:
词语理解能力是第二学段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语文学习能力,《课标》明确提出第二学段学生应“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平日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词语理解方面还不能做到全面、准确,部分学生还没有牢固掌握词语理解的方法,个别学困生甚至还不能正确理解词语。
三.教学目标:
1.利用本文的教材及影视动画激发学生理解词语的兴趣。
2. 关注联系上下文时,要把“词的本义与文中义结合起来”,准确、全面掌握解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习惯”“顷刻间”“兴冲冲”几个词语的理解,明确解词的三个步骤、一种方法,进而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四.微课设计方案:
1.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面学过的解词方法是什么呢?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解词方法,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好习惯。
2. 解词的第一步是了解词的本义,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在字典中要善于抓住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
3、解词的第二步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也就是理解词语的文中义。找到“顷刻间”“兴冲冲”几个词语所在的句子位置,思考词语意思。
4、解词的第三步是把这个词的本义与文中义结合起来,进而正确理解该词。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正确理解“习惯”“顷刻间”“兴冲冲”几个词语的意思。
5. 同学们想一想,总结一下我们刚才解词运用的方法和步骤。
6、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解词方法正确理解其它词语,为课文学习扫清障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