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学定教,从学情出发。
1.注重梳理预习卡信息,摸准学情。
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建立预习卡的基础上,我们本学期进一步梳理了预习卡上的内容,让课文朗读、易错难读字归类、解词、概括主要内容、提问题几个部分更加扎实有效。每一篇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都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预习卡,课前教师进行批阅,了解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内容的大概掌握,对课文提出的疑问和需要学习指导的地方。例如在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通过预习单,我们发现学生们普遍对“瞻仰”“繁衍”“几个字词感到难读难记,于是课堂字词教学的环节,我们便把这些字词作为重点予以提示。再如在课文内容的学习上,学生对樟树外形的描写感兴趣,课上我们便把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作为重点,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哪个字、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樟树长得特别旺盛,真的是蓬蓬勃勃?真正在学生学习有难点的地方予以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所学内容。
2.注重方法的指导,提升学情。
四年级作为中年级的后半段,对中、高年级来说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但这些方法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平日阅读理解的需要,需要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根据实际学习内容,予以更多的指导。如学习《天鹅的故事》一课中,湖畔的“畔”,声母容易读错,我们就引导学生可以直接在字的上面标注上声母。胸脯的“脯”,声调容易读错,我们就可以直接标注调号。像这样,在关键的地方做笔记,可以让我们快速准确地记住他们。举一反三,还有同学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就请在关键处再做标注。再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全篇六个自然段都需要背诵,一下子布置给学生完成确实有难度。课堂上我们就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先看作者描写的第四、五自然段的内容,描写樟树的外形是先写枝干,用了一个伸字,又写树叶,用了一个亮字,最后写四季,用了一组关联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两棵樟树真的是蓬蓬勃勃,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引导学生背诵:“这么蓬蓬勃勃的樟树,让我们留在记忆中吧!我们可以借助作者这样的写作顺序以及关键字词,帮助我们背诵。”先解决课文重点部分的背诵,进而再引导其它部分的背诵,降低了知识掌握的难度,很好地让学生掌握了所学。
3.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发展学情。
有效运用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以学定教,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公仪休拒收礼物》中的小组辩论,创设了情境,提高了四年级学生思辨的能力;《云雀的心愿》中的想象联想,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提高了四年级学生想象的能力;《生命的壮歌》中的小组讨论交流,体现了学习小组的以学定教学习,提高了四年级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以学定教,微课助力有效阅读。
微课是我们市南区课堂教学呈现出的一个新亮点工程,它的提出与应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积极推动作用。本学期我们教研组把微课作为学习和研究重点工作,结合四年级段的学情,积极探索各类使用好微课的方法。丁超老师的微课“判断多音字的读音”,于泳老师的微课“想象画面背诵法”,王永梅老师的微课“如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孙海青老师的微课“写好钢笔字”都源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学生需要点拨指导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有着非常好的使用价值,是课堂上含金量极高的点睛之笔。在备教《三顾茅庐》这篇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改编成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文章除了写刘备和诸葛亮,还有一段环境描写心存疑虑“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曲折,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起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篇文章明明是写刘备和诸葛亮的,为什么要写环境呢?其实这里是作者通过写山冈、松林、溪流、竹林等景色,暗示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品质,这采用的是环境烘托的写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制作了5分钟的视频微课,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卧龙:诸葛亮的雅号为“卧龙先生”,和这个词相契合。山冈蜿蜒起伏:象征诸葛亮的性格刚毅如山。松林疏疏朗朗:象征诸葛亮的为人正直如松。溪流清澈见底:象征诸葛亮的品性心明如水。竹林青翠欲滴:象征诸葛亮的品格谦逊如竹。“学生们眼前豁然开朗,真正明白了环境烘托这一写作的手法,
三、以学定教,磨课助长阅读理解。
月磨课是我校一直以来非常注重的教研手段,好课是磨出来的,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教师对新理念的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本学期我们四位语文教师先后对课文《最佳路径》《生命的壮歌》《沙漠中的绿洲》《黄河的主人》进行了集体教研、磨课,磨课磨出了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使教师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生的引领者。
四、以学定教,融科研课题。
本学期,我们为实现课堂“以学定教,构建生本高效课堂”这一目标,积极学习科研理论与操作方法,努力做到科研课题为一线教学服务。通过探索实践,我们的以学定教在实际课堂应用中体现了不少,如学习《沙漠中的绿洲》时,依据学生不了解阿联酋这个中东国家的学情,对阿联酋、迪拜等国家和城市进行了介绍;学习《番茄太阳》时,依据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复述方法的学情,让学生结合盲童明明三次微笑的画面进行复述;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依据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学情,对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了仿写……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我们教研组在科研课题与一线教学相融合方面做出的努力。
五、 以学定教,拓语文实践。
本学期,我们还关注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活动,让学生更多的在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文素养。如:循环日记、语文家读工程、书香班级建设、学习竞赛等,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兴趣。
六、以学定教,促教坛百花开。
本学期在我们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努力下,教育教学效果突出,成绩显著。全国奥林匹克作文大赛,学生40余人获奖。每次区级教研活动,我们都积极发言,传递好的语文教学方面的经验方法。年度督导工作检查中孙海青老师的读读背背词语复习课受到了听课领导的高度赞誉“ 孙海青老师的课程理念新,能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过程扎实有效、教学基本功突出。作为一节"词语复习课",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实现了闯关的趣味性、突出了"积累、理解、运用、拓展"的四个层面,体现了"温故知新"和"以学定教"的特点,教学效果特别好,督导组的山东省特级教师吴乐琴说"这是她在督导听课中的第一名"。
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自身的一些不足,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学生活动开展还不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将更多、更虚心的向优秀教研组学习。帮助更多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尽力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想各种办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奋、踏实地进行好语文教研教学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