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差异教学,即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在课堂上仅靠老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他同学的帮助作用。教师应鼓励同学间交往,提倡合作式的学习,如伙伴间的合作,小组合作等。这里我就自己平时开展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每学期开学我首先要做的事是把合作学习的小组建立起来。首先是安排座位,设计组内人数,可这也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曾经在网上查阅了很多种座位的布置,人数的安排,但都觉得不适应本班,考虑很久,觉得还是以每小组平均前后4人为最好,一是方便学生合作讨论,二是如果每小组人数不平衡,势必造成小组不公平的竞争。不过4人小组该如何组合也是一个难题,为了让每个小组水平相当,好中差学生相结合,我把位子调了又调,但往往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比例不协调,真得很难做到每小组水平相当。4人小组安排好后我就选好组长,然后定期培训,让他们负责组内同学的课堂交流、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辅导差生等任务。
应该说我对合作小组的建立和如何操作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对合作学习寄予了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课堂交流,以往都是那些发言积极的学生占据了整个课堂,现在有了小组交流,就给了每个学生的发言机会。每次课堂交流,小组长要负责安排任务,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包办代替。如果碰到有小组成员不知怎么回答,这就要发挥小组长和其他组员的作用,给同伴提示、讲解,直到他会说为止,这样就会让每个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记得我每次上公开课的时候,在课堂上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成员都投入到学习当中。即使是一些差生,在小组长和组员的帮助下,也会站起来回答问题了,这不仅让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他明白了不能拖小组的后腿,要努力学习。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
不过在教学实际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小组缺乏实质性合作。每次合作学习,小组间的交流时间短,没有真正深入地讨论和合作,一个人说完后也没有去补充,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究其原因,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合作学习其实也要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上。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内容,怎样去与同学讨论呢?有些学生一听到合作学习,急忙凑在一起准备讨论了,其实有的学生连老师提出的问题都没有听清楚。有的虽听清楚了,也没有好好思考,抓住一些皮毛就讨论了。
(二)小组与小组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倾听、不分享、不参与的现象,别的小组在交流,其余小组就觉得不是他们的事,往往不能去补充自己的看法。
(三)上课时间控制不了,有时合作学习遇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讨论没完没了,作为老师也不忍心打断学生兴趣盎然的交流与讨论,所以往往完成不了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不过,合作学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激发了每个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了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现在关键的是我要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存在的上述问题,改善分组方式,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要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差生的关系,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他们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共同进步。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