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青岛太平路小学 李文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 在经历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3. 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布艺手工劳动吗,会做什么呀?看我们布艺小组同学做的书信袋,既环保又实用,多么有创意。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第一幅图:兴趣小组的同学用2米布做书信袋。一个小书信袋需要米,一个大书信袋需要米。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导入新课,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引导: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能做多少个大书信袋?】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出算式2÷,想一想为什么列除法算式?
学生明确:要求能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就是把2米布按米分一分,看能分成几份。
追问:请大家观察这道算式,它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整数除以分数。
提示:可以先通过画图的方法来思考。
多媒体出示:想一想,该怎样计算?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一:从画图中可以看出2米分成了10个米,所以2÷=10.
预设二:可以根据1米布可以做5个小书信袋,想到2米布可以做10个小书信袋,2×5=10,所以2÷=10.
预设三:还可以这样思考,1里面有5个,2里面有(2×5)个,2÷=2×5=10
谈话:从大家的思考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2÷=2×5。这个等式中的5与有什么关系呢?从这个等式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预设一:我发现5和互为倒数。
预设二:我发现2除以等于2乘的倒数。
预设三:我猜想在算整数除以分数时可以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借助直观画图的方法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共享数学思考多样化的特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谈话: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老师非常佩服。但是,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具有普遍性吗?我们通过解决第二个问题进一步验证。
多媒体出示: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大书信袋。
学生列出算式:2÷
学生小组讨论计算方法,进一步验证猜想,全班交流。
预设一:我通过画图的方法看出2米有5个米。
预设二:2里面有10个,每两个看做一份,2里面就有(2×5÷2)个,写成算式2÷=2×5÷2=2×=5
预设三:通过同学们的计算过程,看出除以等于乘的倒数,所以同学的猜想是对的。
谈话:我们通过解决这个问题验证了同学们的猜想,那么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进一步总结归纳: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过解决第二个问题进一步验证猜想,总结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巩固新知的基本练习。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各自在教科书上填写,再指名口答。
2、自主练习第3、5题
这两道题都是利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3题学生可以利用数量关系长=面积÷宽,列出算式2÷进行计算。第5题通过看图理解题意,明确求一瓶水能倒多少杯,就是求2升里包含多少个升,用2÷=8杯。
3、自主练习第6题
这题是一道简单的实际应用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注意说明“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及计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紧跟课堂教学,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巩固计算技能,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