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的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过于重视书面知识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应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通过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的递进学习活动,学生从知识静态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直观体会、理解、认识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从而改变了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实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重点、师生互动的新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些内容的教学,教师讲得再投入,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便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度过难关。
《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可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场景,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启发提问,组织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加法的含义。由于制作的课件色彩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反馈教学效果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练习素材,教师可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错误。其实老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在讲完课的练习时,在课件上依次出示一组练习: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接着出示一组两个角大小相等但边长不等和边长短相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这时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边长的角大,接下来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错误,屏幕上出现两组角慢慢重合到一起的画面,提醒学生角的大小和边长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