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探究

发表时间:2016-10-21阅读次数:752 作者:王隽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探究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长久以来,人们只将教材内容、教师的知识经验与人格因素、教学的设备与器材等因素视为教学资源,生本教育不仅把这些要素视为教学资源,还将学生视为教学资源,“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的先天自然、学习热情、学习经验和既有知识都是教学资源,并且是最大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学应全面依靠学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确立新的课程思想和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是以生为本的教学。

构建生本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课堂主体──学生学习行为的建立。

一、构建生本课堂教学要求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人的意识和机体活动,情感与认识活动,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课堂环境。

二、构建生本课堂教学必须重视知识的“精选”。

这是由生本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决定的。由于生本课堂教学的伦理价值的核心是指向生本课堂的主体──学生,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既要适合社会规范的要求,更必须尊重知识生成规律和儿童学习的特点。同时强调在承认社会对课程的制约作用的同时必须尊重知识和儿童自己的特点。因此,生本课堂教学必须把教材当作范例,精选“知识”,使知识能真正进入儿童视界,只有儿童喜欢的知识,乐于接受和感悟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

三、构建生本课堂的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

体验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性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各种感受、体味、领悟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是一个过程,旨趣就在于体验学习之中,这一过程是学生参与过程、操作过程、探究过程、活动过程、经历这一过程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智慧得以建构。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因而是人对自己的挑战和创新,是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核心基础。

例如我在一年级《统计》教学中:放了一段懒羊羊吃饼干的动画,请同学们回答懒羊羊吃了几种形状的饼干?每种饼干各几块?有的学生回答吃了三种饼干,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但不知共多少块。(电脑出示三种图形)有的学生回答共16块,但没分清几种?这是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与别的同学不一样的方法呢?这时学生兴致很高,纷纷开动脑筋。一会儿学生有了各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