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常用手段
1.用故事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对故事的情节也非常感兴趣,并且百听不厌,所以老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课本中的知识点用小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同学,这样更能吸引 他们,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活跃课堂的氛围,这样,小学生就会非常乐意的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曾经听一个老师在《0的认识》教学中,给学生讲了这样 一个故事:一天,天气非常的晴朗,猫妈妈带着小猫去河边钓鱼,猫妈妈坐在河边一心一意的钓鱼,而小猫一会儿钓鱼,一会儿跑去抓蝴蝶,一会儿又去抓蜻蜓,所
以一条鱼都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鱼,用“1”表示,钓到第二条鱼,用“2”表示……而小猫也想用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它钓到的鱼,可是它一条也没有钓到, 要用什么数字表示才好呢?在老师讲故事的过程中,同学们都睁开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老师,仿佛同学们都是那只小猫,都在替小猫想办法,该怎么来用数字表示
小猫钓到的鱼。其实,相对于其他内容,“数的认识”的教学比较单调、乏味,可是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就与众不同了,同学们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对于这么贴
近生活的问题就更加感兴趣了,都非常积极的思考,分析,讨论,各抒己见,不仅仅能加深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故事 创设情境是一种很常见,也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
2.用游戏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外界的各种事物和游戏都持有新鲜感,因此在小学课堂中,设置一些小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游戏有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培养,首先游戏创设情境能为课堂创造和谐的氛围,低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好胜心强、好动,他们一方面非常渴望
获得新的知识,而另一方面,情绪的波动性又很明显,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注意力的持久性很差,不能长时间关注一件事,只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感兴趣,不喜 欢的就心不在焉,而游戏正好是小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从游戏中去获得新知,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能增加他们学习中的乐趣。其次,游戏能调
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到学习这项活动中。低年级的学生思维特点多以形象为主,他们善于对形象的记忆,比如说:生动活跃的动画形象、丰富多彩的趣味性游 戏都能吸引小学生,而在逻辑推理方面很弱,因此学生学习新知多以直观的手段来丰富他们的感知。此外,游戏情境教学的创设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在越来
越多的小学生不爱学习数学,并不是因为数学难,而是因为他们失去了那份热情,低年级的学习的专注度是很低的,他们需要一些新奇的刺激,新颖的活动,来引起 的大脑皮层的兴奋,而游戏正好能完美的解决这一问题,它能长时间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定格在学习中,获得不错的学习效果。最后,游戏可以让数学的学习变得
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上,不仅要贴近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更要将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生 活完美相结合,从而让学生融入生活中去学习数学,才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3.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在小学三年级内容《克与千克》的学习中,新课标就要求老师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在导入本节课的知识点,老师做好课件,
展示给学生一个超市里面购物的场景:超市里面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商品下面都会标有其相应的价格,主人公买了一袋500克的盐巴和1千克的洗衣服。而老 师在导入这节课之前,就会给学生讲讲她自己的经历。老师问:“同学们,这个周末都过得愉快么?”答:“愉快”接着问:“想知道老师过得愉快么”答:“想” 老师又问道:“老师也过得很愉快,现在呢,我就大家分享一下我周末的快乐生活,老师周末去了一趟超市,买了一些家用品,首先买了一袋500克的盐巴和1千 克的洗衣服……”就这样,老师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就导入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克与千克的认识。老师
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场面来创设情境,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也带入生活去学习数学,这样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 果。
4.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手段也越来越丰富,以前的卡片教学 逐渐已经被淘汰了,现在大部分小学都是PPT教学的展示,这种新颖的教学展示已经广受师生们的喜欢,对于老师而言,备课的资源变得丰富了,可以根据学生的
喜好,来备好一堂好课,吸引小学生。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也变得丰富多彩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取而代之是一些生动的图片、视频,由以前的静态展示变成如今 的动态的表现形式,更加具有视觉冲击感,教学效果更好,因此现在许多小学,基本上都会建立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创设小学数学教
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