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易稿,这堂课在反反复复的更改中终于定稿,关于环节设计,所需素材,教师应注意的细节都在一次一次的反复推敲中成型,经过昨天的课堂实践,我觉得有收获也有遗憾。
1、本堂课围绕“学会宽容”这条主线设计了四个环节“宽容是什么”、“宽容的力量”、“宽容小故事”、“我来帮帮他”,设计科学恰当、结构严谨、逐层递进,各环节间联系密切、过渡自然。
2、本堂课教学手段恰当,从书本中的小故事入手,围绕课题设计了几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很好的达成了课堂目标。
3、在课堂中,语言表达精炼,没有多余的废话,在学生回答中注重了与学生的交流。课前准备比较充分。
在上课中,可能由于对环境的不熟悉,自己显得比较紧张,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很精彩时,缺乏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教后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在课堂最后的环节,案例分析中,学生都能明白怎么做,都帮忙出了很多好注意,当如果在实际生活中,这些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真的都能像在课堂所说的那样去做吗?这不得让我有些担心。我想,《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所以课后也应该关注某一些学生的生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