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思考
青岛太平路小学 闫龙
一、激励赏识学生,唤起习作兴趣。
学生是生命存在的个体,他们的习作就是生活的写照。他们在习作中会出现个性化的内容、观点、语言等等,语文教师就应该重视和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当中的闪光点,习作中一个优点、一次进步都应该得到“放大”,使他们初步体验到习作的乐趣,从而产生把作文写好、改好的强烈愿望。江苏的管建刚老师指出:写作的第一能力就是写作兴趣。有了写作兴趣,写好文章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不少老师喜欢在课堂上介绍或朗读写得好的作文,可是来去就零星几个人,虽然也能激励这几个学生,但是作用有限。在“习作片段欣赏”一环,我集中展示了学生习作中的开头、结尾及部分精彩句段。展示中,十几个学生的作品片断被投放在屏幕时,他们的目光瞬时间闪出了惊喜,更多的学生是羡慕不已。展示的同时,我也暗示他们:你努力一点也会有精彩的表现。在这里,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构思奇巧,甚至是书写工整,我们都应该给学生“出彩”的机会。也许就是这一次“出彩”,就能换来学生以后在习作中更多的精彩。
二、组织多层面的评改,培养自评自改能力。
作文批改是一种阅读,是一种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交流,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提高。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在作文评改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习惯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也认为写作文是自己的事,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不仅无法体验到修改作文的乐趣,还弱化了自我修改的意识,自然,自评自改的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