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麋鹿》评课

发表时间:2016-12-09阅读次数:931 作者:龚梅
 

《麋鹿》评课

青岛太平路   袁隽

在南京路小学,我十分有幸地聆听了,来自浙江省杭州市著名语文老师蒋军晶老师的一堂语文课《麋鹿》。这堂课很好地显示了蒋老师深厚扎实的教学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从中我获益匪浅。

一、从课前激趣,老师就注重激发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给同学与动物有关的作家与作品。 1、西顿《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2、椋鸠十,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其代表作有《独耳大鹿》、《消失的野犬》、《雁王》和《老鼠岛的故事》3、沈石溪,《斑羚飞渡》。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的书籍。

二、在新授课时,蒋教师出示集中了本文生字词的小短文让学生阅读。把本课的生字用红色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读准字音。在学生初读后,并没有像我们平日里教学那样,拿出生字单独认读,而是采取了通过字义,寻找生字进行认读的方法。

如:解决“逾”字的意思与读音。问:表示超过古稀(七十岁)只年的我们可怎么表达?

生:年逾古稀                                            

从文中找出与“跋涉”一次相近的词语?

生:颠沛流离

这样方法,不再是单纯的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而是结合了每组生字的字义字音,通过学生的理解来找到合适的词语,既要会读又要会说会理解,给学生留下更深刻地学习印象。

    三、概括文章内容时,教师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多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段意。由于课文内容比较长,蒋老师十分有心,把课文浓缩成三段文字,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相对应的段落,帮助学生抓住三大方面。启发学生思考,这三段话跟全篇课文有什么关系?再进一步点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指向板书)蒋军晶老师总是不断提醒孩子们主义他的手势,充分利用手势帮助学生解题。这样既帮助学生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又指导了学生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学习掌握麋鹿的特点时,教师出示一张动物图片,让学生生判断是否是麋鹿?为什么不是?说出不是的理由。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阅读文本之后回答。并对生回答给予及时准确的点评。拓展点拨:写文章时也应该像今天这样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去写。

在了解了麋鹿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后,教师采用小小讲解员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更牢固的掌握麋鹿的特点。由易到难逐层加深,探究节节拔高,从普通讲解员到高级讲解员,利用古文再来了解麋鹿的特点,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考理解能力,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五、在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时,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提问的权利交给了学生,通过读书你有哪些问题要问老师?(蒋老师课前做了充分的资料搜集)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又对学习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补充,让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还了解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对课文又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六、在最后感悟语言中,教师给出了学生几种情绪惊讶、悲愤、高兴……,让学生再度课文,感悟文章,看看你读到了怎样的情绪,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自己的感悟各抒己见,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又帮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