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现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许多学生却不留心观察,提起笔来依然无话可写。这就要求我们依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创造适合写作的“大环境”、“小气候”,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通过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去含英咀华,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
(1)活动体会情境。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参观新城区、工业区、住宅区,访问大商厦、小庄园、发电站,进行歌咏比赛、智力竞赛、田径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演讲会、颁奖会等,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从而有重点地练笔。
(2)实践感受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感受那生动的情境,并以此作为题材,精心指导他们写作。如标本制作、自然实验、开办专栏、种树栽花等;也可以走出校门,清扫街道、服务社会,募捐赈灾、调查研究等。
(3)语文描述情境。教师用形象谐趣、童真味、情感味极浓的话语,去描述题材所需的特定情境,绘声绘色、绘形、绘影地烘托出那种特定的氛围,来叩击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产生清晰生动、具体可感的语像。这样,语言摹形、语言传神、语言激情,便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和词汇,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4)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指导写《我的家乡》,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激发发学生的爱乡情怀,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写《我的老师》,让学生深情歌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心头涌起感激之情,对辛勤园丁的劳动增加理解,笔下老师的形象才丰满、感人。
(5)扮演体验情境。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重演事情的经过。扮演者亲身体验到事情中的人和事,旁观者亦能亲眼目睹事情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
(6)媒体再现情境。充分利用媒体形象性、重现性和可控性的特点,将实物、图片、录音、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运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利用媒体再现情境,有助于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吸取营养,积累素材,更有助于克服传统作文训练单调、枯燥的弊端。老师可以把学生的校园劳动过程有重点、有选择地从旁摄录下来,课堂上播放出录像,再现那热烈的劳动情境,引导学生细心、有序地观察,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从而写出内容既生动、又充实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