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让我们共同面对》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7-04-25阅读次数:708 作者:于彦

14   让我们共同面对

第一课时  可怕的自然灾害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准备一张中国地图。

学生准备:

调查询问家长,我们的家乡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搜集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的资料和图片;空白卡片。

活动过程

一、     观看录像,谈话导入

1.   谈话导入:老师准备了两段录像资料,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   学生观看课件。课件内容:一段是美丽的谐的大自然风光,一段是台风到来时的混乱情景。

3.   谈话导入: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问题?

4.   全班交流,整理提出的问题。

5.   小结:大自然也有非常可怕的一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可怕的自然灾害。

二、     探究交流,引导思考

1.   我们经历过的自然灾害。

(1)    教师谈话:我们家乡经常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呢?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损失?课前,同学么都做了调查,先和你的同桌、前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收获?

(2)    学生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4)    教师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自然灾害给人们带了了巨大的损失。这是去年我们县南部山区发生的旱灾的情景……

(5)    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的理性思考。

2.   自然灾害知多少。

(1)    谈话引导:从资料卡中,我们知道自然灾害的种类是很多的。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同学们愿不愿意为没种自然灾害设计一张“名片”?不写字,用最简单的画,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哪种灾害。好,用3分钟的时间,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最形象,哪个小组知道的种类最多!

(2)    小组活动。

(3)    边评比边总结:这是地震、干旱、蝗灾、洪涝、台风……

(4)    教师组织活动:自然灾害的发生是非常频繁的。你知道我国曾经发生过哪些重大自然灾害?把你设计的“名片”贴在中国地图的相应位置,并且把你了解到的资料介绍一下。

(5)    教师根据学生了解到的情况相机补充、总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     整理总结,拓展延伸

1.   教师设问: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许多自然灾害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2.   学生提问。

3.   教师总结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地欲望。

4.   教师谈话: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许多的材料,怎样才能使这些材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5.   师生协商:制作手抄报、剪报或者出一期黑板报。

6.   整理材料、制作、展示。

第二课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的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通过各种媒体了解最近发生的一次自然灾害,感受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

活动过程

一、     事例对比,引发思考

1.   创设情景:上一节课,同学们谈到了1998年的长江流域大洪水。其实、在1931年和1954年长江也发生过两次大洪水。下面我们看一段资料。

2.   学生观看资料(资料内容:1998年抗洪的图片或录像、1931年和1954年大洪水的资料)。

3.   教师谈话:看了资料,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4.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启发:

(1)    当时的政府是如何领导、组织抗灾的。

(2)    当时的经济状况等。

二、     典型分析,深入思考

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整理出几条措施,引导学生就每一次自然灾害,具体谈一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事例和故事。

2.   师生小结:由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有解放军战士的无私救助,有灾区人民的艰苦创业,我们就能战胜任何地自然灾害。

3.   教师创设情景:老师还搜集了一段小资料,大家一起看一看。(资料内容:中国政府派遣医疗队前往印度洋大海啸中的受灾国家。)

4.   根据内容讨论分析,提信国际援助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的作用。

5.   问题延伸:灾区的人民最需要什么帮助?我们小学生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6.   总结: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但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在灾区人民的努力下,重建后的家园会更加美丽。

第三课时  我们的“生存手册”

活动准备

1.  搜集古代抗灾减灾的事例。

2.  分小组搜集有关抗灾减灾的措施。

活动过程

一、     探究减轻灾害的措施

1.        故事导入:同学们听说过给河伯娶亲地故事吗?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2.        问题探究:发大水真是因为河伯发怒吗?

3.        全班讨论,达成共识: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缺乏了解,产生了许多不正确的认识。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努力地探究如何预测、减轻或者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古代的人们是如何做的?现在的人们又是如何做的?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资料,结合书上的例子,分组探究一下,把探究的结果填在表中。

灾害名称

古代的认识或做法

现在的认识或做法

旱灾

洪水

地震

4.        全班交流探究结果。

二、     提高求生避险的能力

1.        教师谈话:虽然我们现在能够及时预告灾害的来临,有时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但我们还不能完全阻止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当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        模拟活动。

(1)    地震避险演习。

(2)    躲避台风演习。

(3)    防火演习等。在演习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细致具体的指导。

3.师生共同总结,制作一份“生命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