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需要帮助吗》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7-04-25阅读次数:576 作者:于彦

12   需要帮助吗

第一课时  残疾朋友你好吗?

活动过程:

一、     我的感受

1.   师生共同观看由聋哑演员完成的精彩舞蹈《千手观音》。

2.   请学生畅谈自己观看舞蹈后的感受。

3.   教师引导:这是一个残疾人的世界,对于他们,我们了解多少?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生活世界。

二、     了解残疾人

1.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接触过残疾人吗?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学习的?请结合你的调查了解向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   小组交流

3.   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本小组搜集到的资料向全班同学展示。

4.   结合残疾人的统计数字,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     我的体验

1.   教师组织活动:残疾人生活、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来体验一下吧。

2.   分组组织模拟活动:(1)一只手穿衣。(2)聋哑人问路。(3)扶双拐上下楼梯。(4)用嘴写字。(5)盲童走路。

3.   谈谈活动感受。

4.   教师引导:老师搜集了一些反映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图片、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   师生一起观看图片、资料。

6.   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我为你喝彩

活动准备

1.  搜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

2.  在日常生活中采访残疾人,了解他们的感受。

3.  如果本校有残疾学生,可以邀请他们来班里一起进行交流。

活动过程

一、     故事林

1.  教师讲述成洁的故事。

2.  请学生讲述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3.  师生互动:故事中的主人公最让我们敬佩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4.  小结:残疾人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二、     走进残疾人

1.  观看图片: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图中的阿姨,你会发现什么?(图片内容:一位一条腿的阿姨和丈夫一起推一辆三轮车,很吃力,但阿姨的脸上一直露着幸福的笑。)

2.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教师引导:一位残疾朋友曾经说过:残疾不是人生的不幸。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结合采访和自己的体验说一说,残疾人最害怕什么?

4.  小结:他们最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三、     我们能做些什么

1.  教师引导:了解了残疾人的感受和需要,你们觉得自己能为残疾人做些什么?

2.  小组讨论。

3.  交流。

4.  设计“爱心卡”,把自己的想法记在上面,让它时时提醒自己。

5.  课后实践:为残疾人做一件事,就在“爱心卡”上面画一颗星,比一比看谁得到的星星多。

第三课时   我来帮助你

活动准备

1.  小组调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需要我们的帮助。

2.  了解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哪些专门为老人、孤儿、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设施。

活动过程

一、     爱心寻找

1.  教师引导: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人需要我们去关心?

2.  小组讨论。

3.  学生结合事例交流。

(1)  生病的同学

(2)  老人(教师随机介绍我国正在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让学生意识到全社会都应该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3)  失学儿童、孤儿。

4.  教师小结: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幸福。

二、     爱心行动

1.  教师引导: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2.  师生共同欣赏故事《苏珊的帽子》。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三、     关爱无处不在

1.  相互介绍社会上专门为老人、孤儿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设施。

2.  讲述社会上关爱老人、孤儿等的事例和规定。

四、     爱心延续

1.  小组交流:自己哪些方面做的好一些,哪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2.  在以后的生活中,将自己的做法及体会写入:“爱心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