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学科教学要贯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原则,这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内容目标的共同的必然要求。
通俗地讲,“贴近学生”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或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都不是我们所要求的,如对学生已经明白的知识、道理,教师再大讲特讲,同样是对学生的不尊重;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关切,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关心什么问题的解决,即要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真正满足学生生活、成长、发展的需求;还要求教师在情感上与学生相近、相通;等等。
“贴近生活”要求我们的教学要真正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包括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无论是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探讨话题的提出、问题解决的逻辑关系,还是结论的呈现,都应该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即,我们的品德课是“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品德的养成回归生活。没有生活的品德教育是无源之水,没有生活的品德课将会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
“贴近实际”要求我们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品德规范的养成联系实际,不脱离实际,不回避社会生活实际现象和问题,并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社会生活现象,分析社会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回避现实,不敢直面热点、焦点、疑点问题的品德课,没有说服力,没有可信力。